养老金精算报告:养老金改革为动态进程 应适时调整收支两端

中国网财经

2018-01-03 16:37

  中国网财经1月3日讯(记者 郭伟莹) 今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撰写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以下简称为《报告》)发布。《报告》强调,养老金改革(含制度框架结构改革与参数式改革)的进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根据人口、经济社会和基金收支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收支两端的调整,进行一揽子的系统设计,控制制度的平稳运转。

  据介绍,《报告》对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和财务状况做了预测,包括全国和各省测算结果,测算周期为2018—2022年。

  《报告》指出,2018 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每5个人就有1个人不缴费,而到2022 年则几乎变成每4个人就有1个人不缴费。由此带来的结果是,2018年全国将由超过2个缴费者来赡养1个退休者,而到2022年则需要不到2个缴费者赡养1个退休者。

  因此,《报告》建议要进一步探讨适度提升最低缴费年限以完善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资格条件,形成全国性的统一政策要求,从而提升制度的公平性和财务可持续性。

  从参保者角度来看,要将参保者的缴费水平、缴费年限以及整个职业生涯期间的工资收入等因素更多地联系在一起,建立并明确退休后养老金待遇的指数化调整机制,使参保者能够一目了然其中的精算关联,既有利于明确对未来待遇水平的预期,也有利于增强对制度的信心。

  根据《报告》,如果按照“小口径”(不包括财政补助)测算,全国当期结余将出现严重的“收不抵支”,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缺口”将呈现不断扩大之势。

  而以省份划分来看,2018-2022年各省制度运行情况则显示出较大差异。《报告》显示,2018-2022年“收不抵支”省份的个数约为13-14个。另外,基金累计结余在各省之间的差距更为显著,广东、北京等东部高积累省份基金规模继续升高,东北、西北部分省份结余耗尽风险加大。

  对此,《报告》提出要建立中央调剂基金,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以均衡地区间基金负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并作为一种过渡政策,适时向全国统筹转变。

( 作者:郭伟莹   编辑:毕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