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
2025-04-17 16:26
监管对新疆前海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财险”)开出百万级罚单。4月16日,深圳金融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因违规投资不动产等,前海财险合计被罚123万元。涉及多项违规的背后,是该公司一直强调的“坚持合规”。该公司在官网如是介绍:“前海财险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
监管对新疆前海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财险”)开出百万级罚单。4月16日,深圳金融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因违规投资不动产等,前海财险合计被罚123万元。涉及多项违规的背后,是该公司一直强调的“坚持合规”。该公司在官网如是介绍:“前海财险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公司将合规落到实处,需多管齐下。一方面,离不开完善内部合规体系制定,全面合规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合规职责;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强化内部监督和审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对业务和财务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同时,积极配合监管工作,主动接受监管检查和指导,及时整改问题。
收大额罚单
前海财险因多项违规收到罚单。
4月16日,深圳金融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前海财险及相关责任人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违规投资不动产、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费率被罚。
深圳金融监管局对前海财险罚款93万元,对黄炜给予警告并罚款3万元,对李功霓给予警告并罚款6万元,对张剑、曾凡熙、孙波分别给予警告并罚款7万元。该公司此次合计被罚123万元。
需要关注的是,4月15日,前海财险已就相关处罚公告称,本次处罚对公司的业务经营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对于监管部门的处罚事项,公司将对相关问题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合规教育培训,持续提升依法合规经营能力,确保公司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
一般而言,一家保险公司收到百万级罚单并不常见,因违规投资不动产被罚的险企更是少之又少。
北京商报记者在金融监管总局查询“违规投资不动产”相关罚单发现,具有相关违规内容的罚单还要追溯至2015年。相关罚单列出的违规开展不动产投资案例显示,有险企先后与多家房地产公司签署房地产买卖合同。但相关投资项目未经专业机构出具评估报告,未经董事会或者股东会审议,部分所投项目未获得预售许可证、房产证,同时部分项目未按照规定向监管报告,违反了有关规定。
记者就投资不动产的违规细节等问题致函采访前海财险,截至发稿,该公司未给予回复。
在业内人士看来,违规投资不动产对险企和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利影响。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记者表示,对险企而言,违规投资不动产可能导致资金流动性风险上升。不动产投资周期长、变现难,若资金过度集中于此,遇到突发资金需求时,难以迅速调配资金,影响正常经营。还可能引发投资收益不稳定,房地产市场波动大,投资失败会造成巨额损失,侵蚀公司利润。从行业角度看,险企一旦违规投资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会扰乱行业秩序。若不加以遏制,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偿付能力仍不达标
于2016年5月开业的前海财险,是少有的公司住所和营业场所不在同一地区的险企,该公司的住所位于新疆乌鲁木齐,营业场所则位于深圳。
根据偿付能力报告,2024年,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15.25亿元,同比下滑2.5%,亏损较2023年有所扩大,为1.04亿元。
近年来,财险公司既不增收也不增利的情况并不多见。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情况的影响因素包括市场竞争格局、投资收益环境、理赔成本波动、费用控制机制等,比如,市场波动导致投资组合收益率不如预期,尤其是权益类和其他高风险资产的投资亏损。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2024年投资收益率、综合投资收益率均低于该公司近三年投资收益率指标,分别为1.71%和1.75%。
综合成本率指标是财险公司用来核算经营成本的核心数据,包含公司渠道费用、赔付等各项支出,如综合成本率高于100%,则代表支出高于收入,承保亏损。该公司2024年综合成本率137.03%。
对于前海财险2024年综合成本率过高,支培元表示,在赔付成本方面,可能是风险评估不准确,定价过低,导致实际赔付超出预期。或者在承保环节对风险把控不严,承保了高风险业务,增加赔付概率。费用成本方面,运营管理效率低下,行政开支、营销费用等过高,推高了综合成本率。一般而言,要降低综合成本率,需精准定价,加强风险评估和数据分析,合理确定保险费率,确保保费收入与风险匹配等。
根据前海财险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该公司最新一期的风险综合评级为C,仍不满足《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相关要求。
《通知》落地之时,由于前海财险风险综合评级为C,并不满足开展互联网财险业务的要求。彼时,前海财险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鉴于目前公司不符合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的条件,公司已统筹部署,将结合客户服务、渠道管理等方面工作,有序安排停止互联网保险业务。
根据监管规定,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的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应符合的条件包括,最近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最近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及以上等。
回顾来看,2022年一季度,前海财险的风险综合评级由上季度的B类下调至C类。此后,该公司的风险综合评级连续多个季度维持在C类。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该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仍为C。
此外,2024年四季度,该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07.12%,根据预测数来看,该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或将进一步下滑。
偿付能力对保险公司的健康运作至关重要,其指的是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赔偿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公司无法及时足额支付赔偿。如果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过低,可以考虑通过增资扩股、发行债券等方式引入资本,以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
一年来“将帅”齐变
前海财险一路走来坎坷不断。
除了前董事长姚振华被禁业十年,此后出任董事长的黄炜也在2022年传出被查的消息。
此外,对于前海财险而言,“不省心”的股东一度被具象化。根据前海财险此前披露,前海财险股东及其相关方合计欠付前海财险保费1.28亿元,股东拖欠保费且难以短期内偿还。
不仅如此,前海财险的部分股东持有的前海财险股份也遇到了被冻结的情况。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前海财险五大股东中,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所持20%股权、深圳市深粤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所持17.2%股权、深圳建业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持20%股权均已被冻结,仅有两家处于正常持股状态。
从发展视角来看,不得不提及前海财险近一年来产生的高层变动。2024年及2025年开年,该公司“将帅”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霍建梅自2025年1月21日起任公司董事长;2024年3月,前海财险迎来了新一任总经理李功霓。不仅如此,在其他高管岗位层面,2024年7月29日起,楠笛由总精算师临时负责人转为前海财险总精算师。
从履历来看,霍建梅曾长期就职于中国平安,担任集团部门负责人、集团下属专业公司及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平安产险等多家专业公司的机构负责人,工作经历涉及保险、投资、科技等多领域。
去年初开始担任总经理一职的李功霓则具备多家保险公司的从业经验。曾任职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对于一年左右时间里,董事长和总经理均有所变动,支培元表示,这反映出公司层面的战略调整需求,新的管理层可能带来不同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以应对市场变化和公司发展困境。不过,也可能暗示公司内部存在问题,过往经营业绩不佳、内部管理不善等都可能促使董事会更换管理层,期望新团队解决问题,带领公司走出困境。新管理层上任后,需要尽快熟悉公司情况,整合内部资源,协调各方关系,推动公司稳定发展。但频繁变动也可能带来短期不稳定、业务衔接不畅等问题。
( 作者:胡永新 编辑:孟茜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