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高铁全线拉通试验 中国经济第四极渐成型

中国搜索

2017-11-23 10:30

图为动车组试验列车穿越秦岭。唐振江摄(新华社发)

  22日上午,随着55251次动车组试验列车从西安北站驶出,一路向南开往成都东站,标志着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进入全线拉通试验阶段。这是西成高铁自开行试验动车以来,首次实现西安至成都的高铁全线拉通。

  西成高铁是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高铁自西安北站引出,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与成绵乐城际铁路相连,接入成都东站。西成高铁全线设西安北、阿房宫、鄠邑、江油等16座车站,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计划于今年年内开通运营。届时,西安至成都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目前的约16小时缩短至3小时左右。

  西三角撑起中国经济第四极雏形

  今后,随着成渝(成都—重庆)、西成、西渝(西安—重庆)三条高铁相继建成通车,学者们在10年前提出的以成都、重庆和西安为支点的区域经济区的构想正逐渐变为现实。

  成渝高铁在两年前已开通,而在西渝高铁方面,地方政府正积极推动在“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这三条高铁将构建起环形高速铁路通道,将西部发展最好的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两大城市群连接在一起,有望打造成第四极和增长新引擎。

  中国经济第四极渐成型

  早在2007年,区域经济学者刘斌夫在其《中国城市走向》中提出以成都、重庆和西安为支撑点,建设连接西南西北板块的经济合作区域,将成为中国西部经济重心和中国西部经济高地。他首次使用了“西三角”的概念。

  陕西省社科院区域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张宝通表示,西北和西南两个龙头因受到秦巴山区的阻隔而没有聚合。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也表示,三个城市都具有跨省影响力,过去主要是交通太远,没有形成合力。

  成渝高铁于2015年年底开通,成都到重庆只需1个半小时,而西成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西安至成都运行时间将由目前的16小时缩短至3小时。“三个城市互联互通,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促进共同合作,带动西部发展。”戴宾表示。

  张宝通表示,高铁将西部两大城市群连接起来,打造西部大开发共同的龙头,这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经济第四极。

  事实上,成都、重庆和西安2016年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70.2亿元、17558.76亿元和6257.18亿元。如果计算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三市为代表的区域经济总量将突破6万亿元。

  戴宾也表示,国家发改委此前曾对西部大开发早期政策进行调研评估,认为投入太分散且还处于输血阶段,原因就在于西部地区没有增长极核,因此需要培育其自身发展能力,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促进西部最好的两个城市群连接互动,培育打造增长极核。

  三地竞合将是常态

  在西成高铁通车前,成都就开始赴西安进行推介,西安也掀起了全面对标学习成都的行动。两地政府都有意借高铁通车这一契机加强彼此间的往来联系。

  实际上,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时任成都市市长唐良智在四川团讨论时就提出,建议国家规划支持成都、重庆、西安、昆明构建“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此后成都还委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进行课题研究。

  这种区域抱团发展有利于争取国家启动制定发展专项规划,给予差别化的政策支持。比如实现互联互通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开放政策、综合配套政策、重点领域改革和先行先试等政策。

  虽然学者和政府官员都重视区域抱团发展,但是,由于行政区划分隔,跨区域合作仍然有许多的现实困难,需要一步一步推进。

  戴宾认为,“西三角”更像是一个经济协作区域,还谈不上高度一体化的经济区。现在可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比如争取国家政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加强协作和交往。

  戴宾建议,充分利用西成高铁重塑成都与西安的城际关系,寻求切入和突破口,探索成都跨省城际合作的新领域。比如利用西成高铁开通营运的有利条件,推进成都与西安的国际旅游合作,共同打造成都—西安黄金国际旅游线。

  而在推进合作的另一面,城市竞争可能也表现得较为明显。张宝通表示,三个城市三个龙头,必然会有竞争。不过,他强调,竞争才能出活力,三个城市在竞争中磨合,在竞争中合作。

  戴宾也表示,区域竞争从来都是竞合关系,“过去有两种误区,只谈竞争、很难合作,或者只谈合作、不谈竞争。其实,不同时间表现的重点不一样,竞争是常态化的东西。”

  戴宾还表示,从成渝之间的发展来看,它们已经在竞合中出现了好结果,比如原来成都和重庆分别在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各具优势,如今成都汽车产业发展起来了,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而且从更大空间来看,这两个城市共同改写了这一产业的全球格局。

  西成高铁欲带山区起飞

▲为服务好即将开通的西成高铁,11月21日,乘务人员在成都客运段进行手语礼仪培训。新华社记者张铖摄

  新华社西安11月22日电(记者沈虹冰、石志勇、张斌)高铁来了,这几乎是长期深居秦巴山区的居民们今年最为期望的大事之一。再过不久,西安至成都高铁就要从他们的家门口开过。从千百年来“困于蜀道”,到一步迈入“高铁时代”,陕西宁强、洋县、佛坪等这些曾经散落秦巴深山的“明珠”将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提前筹备农家乐、抓紧制作农特产品、发展综合性旅游……秦巴居民正在筹谋“高铁时代”新生活

  “从家门口开过的高铁”

  种茶已有20年的王有泉最近有个新习惯。每天清晨,他总喜欢站在自家茶园最高点远眺。顺着目光望去,隐约可见一座全新的高铁站和不时疾驰而过的高铁列车。

  “像条小白龙一样!”王有泉指着远处颇为期待地说,“现在我就盼着西安到成都的高铁早点开通,想体验飞驰的感觉!”

  王有泉的家乡在陕西省西南部的汉中市宁强县。这里北依秦岭,南枕大巴山,是我国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一部分。秦巴山区因致贫因素复杂,也是我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

  为了支持这一深贫地区脱贫,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2012年颁布《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明确要“将秦巴山片区建设成为区域交通重要通道、循环经济创新发展区、科技扶贫示范区、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宁强县交通局副局长鲁长虹说:“过去,宁强人到西安,汽车最少需要5个小时,火车则需要八九个小时。高铁开通后,宁强到西安只要1个多小时,到成都也1个多小时,两头都方便。”

(经济)(2)西成高铁进入全线拉通试验阶段

11月22日,参加模拟运行的体验人员在列车上拍照。

  “为了迎接高铁,早早就开始准备了”

  距离宁强150公里之外的朱鹮之乡陕西洋县,傥水河边随处可见悠闲嬉戏的朱鹮,北方少见的江南水乡风光让人倍感宁静和谐;而在离傥水河不远的草坝村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内,48岁的牟玲彦和工友们正忙得不可开交。

  机器轰鸣声中,牟玲彦一边往榨油机里添加菜籽,一边叮嘱丈夫用油槽接油、用桶收集废渣。在另一处厂房里,工人们也一刻不停,紫米、黑米等农特产品已包装好,堆放成山。

  “西成高铁离我们村只有3公里,等高铁一开,不知道要来多少游客呢,不抓紧准备咋行嘛!”草坝村支部书记刘煜华满是激动地说,“我们不但开了动员会,还早早就在村里选了100户农户作为首期农家乐进行培训,还新建了民宿和游客服务中心。”

  从小在草坝村长大的刘煜华说:“2005年起,村里男女老少就都开始修路,先修了千亩梨园旁边的6.3公里道路,用了近2年时间让香梨能运出去,然后又修了6年通村入户路,让村民能干净地走出家门。现在我们草坝村都准备好了,就盼着高铁通车呢!”

  在洋县著名的挂面村五郎庙村,今年村里不约而同地将挂面制作时间提前了2个月。刚刚添置了烘干设备的赵继光解释说:“高铁要开了,旅游的人肯定多,往年我做1万斤挂面,今年准备做1.5万斤,就这都害怕不够卖。”

  “坐上新高铁,奔向新生活”

  秦蜀之间的道路素以艰险著称,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连接陕西和四川这两大地区的只有蜿蜒在秦巴山区中的子午、傥骆、褒斜、金牛等七条古道。随着西成高铁通车的临近,许多沿线地区的民众都对其翘首以盼,期待自古以来的地理阻隔能够因为高铁的到来而成为历史。

  “车厢宽敞得很,速度还快,从我们阜川镇到汉中站才10来分钟。”回忆起10月17日这天的高铁试乘体验,汉中市勉县阜川镇唐家湾村贫困户陈长秀仍然历历在目。

  17日这天是国家扶贫日,陈长秀和村里另外两名贫困户杨秋红、唐有军在西安铁路局汉中车务段指挥中心副主任陈罡的带领下,坐上了试运行的西成高铁。

(经济)(7)西成高铁进入全线拉通试验阶段

11月22日,55861次试验动车驶进汉中站。

  “我现在在唐家湾村任扶贫第一书记,就想着能让村里贫困户也能感受到高铁速度,给他们增加脱贫信心。”陈罡说。

  洋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卢树森说,西成高铁不仅将给贫困地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出行,还将让大山深处曾经“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农副产品远销各地,并且将进一步重构当地旅游业格局。

  “我们正一边深度开发当地的旅游景点,形成集群效应,同时也在不断新建和完善民宿、农家乐,让游客能玩得好,让当地群众能参与进来,加速脱贫。”卢树森说。

  王有泉说:“我们茶园距离高铁站只有2公里,我正在计划将把这2800亩茶园建为集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点,同时将在青木川古镇打造茶文化体验馆和博物馆,还能带动500个贫困户脱贫。”

  在已经脱贫摘帽的陕西佛坪,今年32岁的谭娟正计划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靠着在渔场打工,村里28户贫困户已经逐步摆脱了贫困。下一步,我的目标是围绕全域旅游,不断增多养殖数量和品种,加快鲟鱼观赏园建设,带领更多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 编辑:王擎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