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创业者”茅侃侃自杀身亡 盘点各国创业状况

中国广播网

2018-01-27 15:49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1月25日,据媒体报道,被誉为“80后最优秀创业者”的茅侃侃自杀身亡,让很多创投行业人士震惊和惋惜。茅侃侃19岁开始创业,21岁便做了MaJoy的总裁,而立之年踏入电竞圈,2015年成立合资公司万家电竞并出任CEO……这些经历非常光鲜亮丽,但是在光环和优秀履历背后,则是茅侃侃频频遭遇挫折等不为人知的经历。他的创业之路经历了什么?他又承受了怎样的压力?创业真的是一个孤独者的游戏么?

  “换种方式说,我比较接受不了自杀,所以我要想活下去我就把这件事情做好。”多年前,时任时代美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的茅侃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是这样说的。然而在25日,35岁的他却选择了自己最不愿接受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提到茅侃侃有太多的标签“80后创业者”、万家电竞CEO、“亿万富翁”、“混世魔娃”。

  有人说,“其实我看到茅侃侃还是在一次电视节目中,不是我印象当中的那种创业者,他显得非常有抱负,同时也很时尚。他的白色休闲衬衫、黝黑的皮肤,甚至他身上的纹身都让我觉得他并不是一个离我很远的人。”很多人认识茅侃侃是通过央视《对话》栏目,在那期节目中,茅侃侃和时任泡泡网CEO李想、康盛创想CEO戴志康、Mysee CEO高燃,一起被打造成80后创业偶像。

  然而在日后的创业过程中,茅侃侃似乎总是欠缺幸运女神的青睐。成立时代美兆公司之后,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他尝试做过实时路况信息应用程序“哪儿堵”;2013年,茅侃侃踏入电竞圈;三年前的2015年,茅侃侃与万家文化成立合资公司万家电竞并出任CEO。众多资料显示,在茅侃侃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他经历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根据万家文化2016年度财务报告显示,万家电竞的主营业务收入仅有53万元,亏损高达1382万元,负债更是达到了4315万元。去年11月更传出公司已经拖欠员工两个月薪资大约200万元。

  茅侃侃自杀事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创业之路的艰辛和重压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总有失败,到底应该如何坦然接受?其他国家的创业者对于创业持什么态度?他们的创业环境怎么样?

  澳大利亚:创业环境恶劣 但创业者心态较好

  澳大利亚人比较乐于接受平淡而富足的生活,所以多数人对于充满激情的创业持消极态度。创业成功者被指责离经叛道,失败者往往要接受咎由自取的奚落。《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说,虽然创业环境恶劣,但好在澳大利亚的创业者心态较好,失败往往也能坦然接受。

  澳大利亚的创业失败者往往自我调节的能力特别强,心态总是很好。如果创业失败了,可能不是自身的原因,所以不必自责。比如两位澳大利亚的女生创立了一个网络销售平台,但是很遗憾最终创业失败。这两个女孩总结出原因,销售平台本身没问题,失败的关键可能是因为互联网公司在很多人眼里是男人的天下,这是明显的性别歧视导致的。总结到这一点,两个女孩虚构了一个男性合伙人的身份,她们尝试用这个虚构的身份去洽谈生意,并最终获得了成功。此后,她们公布了这一情况,也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和理解。

  而另一位澳大利亚年仅15岁的小创业家,在推广共享会议室的项目上差点成功,但是被其他同类产品捷足先登。虽然创业失败了,但是这位小创业家的心态极好,他干脆把自己的创业项目开源。与其让这些最终没能成功的代码被删除,不如让其他同行参考,说不定能够让其他人成功。至于老年创业家破产了,不管如何,最终都有政府福利做最后的保障,所以很少有人有过度绝望的情绪。比如澳大利亚一位破产的老汉,在1987年的时候生意失败、破产,最后连老婆也跑了。想想这日子还得过,于是他向政府租赁了大堡礁一个岛上的土地,直接做起了海岛岛主,平时种种菜,酿点酒,钓钓鱼,电力也来自于太阳能。远离了股市当中分分钟几百几千万进出的生活,破产归破产,日子过得也不赖。

  俄罗斯:创业者发展空间狭小

  地缘政治、欧美制裁、汇率波动、经济危机下的宏观经济大环境已经严重削弱了俄罗斯创业者的发展空间,再加上赋税过重、行政贪腐、海关低效、暗箱招标、不公平竞争更是将创业者逼得喘不过气。《全球华语广播网》俄罗斯观察员张舜衡表示,当创业的激情被现实浇灭,俄罗斯公众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仅去年这一年,在俄罗斯税务机关注销关闭的企业就超过50万家。其中除了初创公司,还包括一些已成立多年、曾有过光辉业绩的知名大企业。正如俄罗斯人口中的谚语“莫斯科从不相信眼泪”。对于创业者的是非与成败,社会的宽容和理解压根并不重要。因为只有市场才能更好地配置资源,没有适应市场,作出错误决策的创业者就应该承担损失。

  在崇拜英雄主义的俄罗斯民族看来,固然坚持独立思考,敢作敢当的是英雄。但是在市场环境中,如果不能及时止损,顺应市场方向,最后还死撑失败到倾家荡产,甚至还要向社会讨要宽容理解的创业者无疑是可悲和可怜的。在俄罗斯的特色创业文化中,一向强调风险在前。俄罗斯创业者信奉一条俗语,“七次测量,一次下刀”,创业之初的任何决策必须要三思而后行。在没有大概率胜利的情况下,最好静待时机。目前俄罗斯除了推出一些鼓励创新的税收政策之外,还并没有建立可以缓解创业失败者退出焦虑的保障机制。因为毕竟失业保险和企业的转让、并购、清算、破产等法律早已颁布多年。政府只要做好基础的公共服务,其它的交给市场就好。

  德国:创业热情不高 比较保守

  在德国成立公司并不难,手续简单,注册资金也很低廉,但要创业却并不容易。相对而言,德国人的创业热情并不高。因为各行各业基本固化,佼佼者众多,想要做有所突破的事,实在是难上加难。

  据《全球华语广播网》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首先,德国的行业门类齐全,作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和服务业大国,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优胜劣汰,德国各行各业都已经基本固化,很多公司企业已经是业内的佼佼者,甚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作为后来者,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都很难与其竞争。其次,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解决就业,而不是如何支持创业,尤其在初创公司的创业环境方面,德国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等国家。再次是德国人所谓的严谨或者说理性,做事情不是凭着热情和干劲,而是着眼于现实。但凡自己创业的人,大多是某一东西的发明者或者某一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换句话而言,自己本身就是技术的持有者和专家,并且确信该产品能够打开市场。因为隔行如隔山,仅凭热情跟风,再多的资金最后都会扔在弯路上,很多东西往往交了很多学费也学不到,所以在创业问题上德国人比较保守。即便是在互联网和数码时代,也没有出现蜂拥创业的热潮。而且创业者步子也不会迈得太大,摊子不会铺得太开,即便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压力和损失也会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 作者:冯烁   编辑:张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