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价?成本高?人造肉面临三大争议

广州日报

2019-08-16 13:39

  人造肉概念如今从美国火到了中国,近日有报道显示,中秋在即,中国第一代人造肉产品——仿制老上海鲜肉月饼的“植物人造肉月饼”要面市了!而股市上,人造肉概念昨天也迎来普涨。

  不少企业瞄准人造肉概念

  汉堡王、赛百味、双塔食品、三只松鼠或已入局或将入局,然而业内人士认为,根据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随着整个消费端对于大健康需求的增强,人造肉未来会成为新的风口,目前人造肉处于导入期的前期,受整个生产的技术门槛以及成本等方面制约,使其还不能够大面积推广。

  企查查显示,这家生产人造肉月饼的企业叫劳特伯(杭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100万元。上月初刚获得数百万元的种子轮投资。

  实际上,自美国“人造肉第一股”超越肉类公司(Beyond Meat)今年5月2日上市、股价当天大幅暴涨163%后,人造肉就成为了热门。今年4月,汉堡王宣布在57家门店推出人造肉汉堡,汉堡王透露如果顺利,未来将在美国7200家连锁店销售这款人造肉汉堡;三明治连锁店赛百味也不甘人后,其与Beyond Meat合作制造人造肉三明治,计划从9月开始在北美地区进行限时销售。

  国内也有不少企业瞄准这一概念迅速进行布局。就在日前,主要从事粉丝、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的双塔食品(002481)回复投资者称:“公司已将人造肉的研究列入战略发展规划中,对原料的需求来源进行多元化布局”。双塔食品在今年6月发布公告称,成功研发出新产品“豌豆组织蛋白”“豌豆拉丝蛋白”主要应用于生产素食类食品等领域。

  近日,三只松鼠回答投资者时表示:公司上游供应商已拥有原料,但具体是否形成公司产品以及产品以什么形式出现,尚需公司对市场进行调研并经产品研发部门研究确定。也就是说,其在市场合适情况下,可能布局人造肉。

  当然,也有一些因主营业务涉及豆类、素食食品的企业,被投资者误认为是生产人造肉企业,而这些企业如盐津铺子、来伊份、海欣食品、哈高科、维维股份等上市企业都纷纷进行了澄清。今年6月,有投资者问及盐津铺子是否进军人造肉行业,盐津铺子回复称:“公司目前无进军人造肉计划”。

  特别是在今年5月,因受人造肉概念火爆影响,来伊份A股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20%。来伊份发布提示公告称:“公司目前不种植大豆,也没有生产基地,公司蛋白素肉产品系委托加工;公司不涉及‘人造肉’概念。”

  争议不断,人造肉前景仍是问号

  争议一:炒作股价的嫌疑

  今年5月,美国“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以每股25美元的发行价格,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当日大涨163%,创金融危机以来最佳IPO首日表现。此后的两个多月暴涨794%,最高达239.71美元。

  A股市场人造肉概念同样表现活跃。记者注意到,A股人造肉概念板块在今年5月迎来首波行情,随后迅速下挫。近期,多家厂商宣布即将推出人造肉新品,导致人造肉概念股又迎来一波短暂的普涨行情。

  记者注意到,人造肉概念板块的诸多个股,在豆制品产业的关联度很低,也被勉强纳入。实际上,此前Beyond Meat股价遭遇了暴跌,在股价过山车变化背后,本质是人造肉到底有没有泡沫,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是否真有保障。

  在业界看来,人造肉尤其是由人工手段培育出的真肉,减少了普通肉中常见的细菌;但是作为新品种,其监管还存在大量空白,且大多数购买人造肉产品的消费者或并不太了解人造肉,会很容易被标签误导。

  争议二:国内企业技术实力有限

  据报道,即将上市的国产月饼中人造肉的主要原材料来自于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口味与真肉接近,大多数品尝者分辨不出二者区别,“零胆固醇”也成为另一卖点。

  记者了解到,人造肉分为两种,一种人造肉又称大豆蛋白肉,人造肉主要靠大豆蛋白制成,因为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所以人造肉是一种健康的食品。另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有质疑称,国内厂商人造肉企业大多都不具备核心技术能力。招商证券分析认为,从主题投资的角度看,目前纯正的人造肉标的唯有Beyond Meat公司,A股目前没有纯正标的。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人造肉技术在国外相对成熟,但目前在国内只是一个素食的概念,还没有上升到人造肉的技术。“从整个产业端来看,我们认为人造肉未来会火爆,但企业在人造肉制造过程中,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要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相对困难。”朱丹蓬说。

  争议三:人造肉当前成本并不一定低

  目前人造肉的价格并不低。某机构研报分析称,人造肉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取代真正肉类,主要是由于人造肉成本较高、产能有限和消费者偏好所致。

  朱丹蓬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对于真正人造肉来说,具备一定的技术,前期成本并不低。但成本是动态变化的,随着量产规模的逐步增大,以及人造肉概念和消费的增加,成本才会有所回落。同时,“对于人造肉,国内消费者当前仍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对于消费者的科普或许还要经历一段过程。”朱丹蓬表示。

( 作者:赵方圆 涂端玉   编辑:王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