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哈尔滨经验 黑龙江多位专家学者为冰雪经济寻找下一步方向

澎湃新闻

2024-01-08 10:08

元旦假期3天,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狂揽旅游收入59.14亿元。哈尔滨市所在省份黑龙江,也在元旦期间累计接待游客66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3.7%,高出全国增幅18.4个百分点。

1月7日出版的《黑龙江日报》在第四版刊发理论专版文章,邀请省内多位专家学者共议冰雪经济发展。

其中,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旅游组副组长、中国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景区投融资专家崔玉范撰文《乘势而上打造冰雪经济高地》,分析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出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二是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冰雪旅游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符合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有效性。

三是数十年龙江人不懈努力和积累,使“哈尔滨冰雪节”“中国北极”“中国雪乡”“亚布力滑雪场”等众多冰雪旅游品牌深入人心,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是全省一盘棋,各文旅部门、市场主体、涉旅相关部门,尤其是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全社会上下一心,合力共建“主客共享”旅游目的地。

五是黑龙江省旅游市场营销活动策划和组织到位,冰雪旅游产品(尤其是参与性活动)和服务供给符合当今旅游者需求。

崔玉范认为,应该看到,黑龙江省位于祖国最东北,远离主要旅游客源地和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地域广阔,优质旅游资源和主要旅游景区(景点)较为分散,相互之间距离较远,线路长。有些优质的冰雪旅游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有些旅游产品需要提档升级。我们只有加倍努力,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策划、运营管理等多方面不断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才能促进冰雪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北京冬奥会雪车/钢架雪车项目国际级裁判郝姝媛撰文《带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认为,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人才众多,汇聚冰雪体育竞赛人才、专业人才和服务人才。促进黑龙江省冰雪体育和冰雪旅游扩容发展,是实现黑龙江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在运营策略上,应充分释放冬奥冠军的感召力,以体育明星的影响力巩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要积极鼓励体育装备人才发挥作用,增强体育服务型人才的职业素养。以完善的服务提升旅游体验满意度,促进旅游消费。

来自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的孙秋菊撰文《高质量建设滑雪旅游产业集群》认为,黑龙江省拥有优越的滑雪自然资源禀赋,亚布力作为滑雪旅游产业的生力军,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但当前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对资源依赖程度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群自身发育程度低,产业链不全,亟待转型。黑龙江省滑雪旅游旺季主要在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周期短、一次性消费者居多。如何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培育消费者消费忠诚度,成为关键问题。

因此,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高质量产品,顺应消费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在产品服务、产品类型、空间分布、时间成本等方面推陈出新,让更多具有新科技、新模式、新业态的产品出现,满足不同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产品供给竞争力。

来自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侯儒撰文《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认为,应加强文艺创作,鼓励支持文艺创作者将已有的文学、歌曲、影视,通过二次演绎,短视频剪辑等方式,在互联网上增加曝光,使龙江冰雪文化持续升温发酵。应深度挖掘冰雪文化,将冬奥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联系起来,将老一辈龙江开拓建设者、新一代龙江振兴奋斗者、冬奥冠军获得者共有的拼搏干劲联系起来,弘扬爱国奋斗主旋律,展现龙江冰雪文化新风貌。

文章还建议打造冰雪宣传网红圈:首先,邀请国际国内知名网红、大V博主来龙江参与冰雪综艺、冰雪运动,借助他们关注度高的优势,宣传展示龙江冰雪。其次,将省内网红资源适度统筹起来,多方式、多角度宣传龙江冰雪。再次,发挥网红导游的流量红利。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为地方冰雪旅游代言,开展线上营销,充分利用网红流量红利,走出一条数字时代的特色冰雪营销之路。

文章还建议做强冰雪装备产业。

立足冰雪场地装备、冰雪运动器材两个制造体系的产业基础,推动冰雪装备提档升级,释放装备潜力。首先,建设产业集群。面向市场主体,学习借鉴国内、国际优秀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加快与国内外企业对接合作,尽快实现协同发展,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竞技体育、大众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集群。其次,加强“产学研”合作。面向科技前沿,加快新材料新技术研发,特别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冰雪装备领域应用。支持高校、研究所和冰雪装备制造企业“产学研”一体发展。

( 编辑:谭梦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