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低空“图强” 万亿“蓝海”加速开启

中国青年报

2025-04-22 09:47

一个消费新“风口”来了。

不久前,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落地,意味着中国低空无人驾驶将正式步入“载人时代”。

低空经济是一片“蓝海”,这是行业的共识。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随着“载人时代”到来,低空经济这个万亿“蓝海”正在加速开启。人们距离实现低空出行的梦想又近了一步,低空经济与“低空经济+”也将“飞”出消费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空间。

“载人时代”真的来了

随着“四证”到手,相关企业正在加速向低空“图强”。

首次实现“四证在手”的企业是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与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向记者透露,随着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生产许可证(PC)、运营合格证(OC)“四证”到手,亿航正围绕合肥和广州两个即将开始商业化运营的审批点,加速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eVTOL)的商业化运营落地,其中,“低空+文旅”将成为其首个发力的重点方向,相关的预约系统和票务系统也将于近期正式对外发布。不久后,消费者可以在相关运营点购票体验低空游览、城市观光及丰富多彩的商业载人服务。

多家企业在近期闭幕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展出了低空飞行器。亿航展出了“四证齐全”的无人驾驶载人eVTOL航空器EH216-S。

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空中出租车”模式何时到来。贺天星表示,“空中出租车”模式是为老百姓提供高频次、高效率的出行模式。亿航将本着“安全第一,风险递进”的原则,未来合法合规逐步开拓城市通勤等其他场景,探索载客“空中出租车”运营航线。

与此同时,贺天星也谈到,当前,低空飞行器面临地面起降场、空中航线、地网以及其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的情况,如果要在一个城市部署“空中出租车”,这些设施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监管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我们要以点连线,织网成面,才能实现未来常态化、个性化的‘空中出租车’出行模式。”贺天星介绍,未来两三年,亿航将通过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示范,打造精品示范航线,推动打造低空飞行的示范城市。他说:“让更多老百姓、更多消费者能够接受,而且乐意消费,而不是说低空飞行只是少数人的玩具和工具,把票价打到大家都喜欢的价格。”

当前,航空运输很难实现“门对门”式交通,除非乘客住在机场的“15分钟生活圈”。贺天星说,未来,通过eVTOL飞行器,消费者在应用程序上预约,就能以合适的价格实现“门对门”式交通。

今年,更多低空经济企业进入了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且正在奔向“载人”之路。

“今年是我们量产和商业化的一年。”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峰飞航空”)高级副总裁孙铭介绍,峰飞航空研发生产的凯瑞鸥(2吨级)eVTOL是目前全球唯一获得型号合格证(TC)及生产许可证(PC)的吨级以上eVTOL。这是全球首张2吨级eVTOL的生产许可证,意味着该机型正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并向商业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今年,峰飞航空的无人驾驶货运版机型将进行商业交付,用于物资运输、紧急救援、应急消防等。孙铭解释,峰飞航空选择的“飞起来”路径是由物到人,先通过物流“飞起来”,大概通过1-2年载物,让产品和场景落地体系更为成熟,再无缝切换到载人。“明年年底左右,峰飞航空的载人适航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

当前,联合飞机集团(以下简称“联合飞机”)自主研制的6吨级倾转旋翼飞行器镧影R6000将尽快启动申请TC证。联合飞机副总裁孙立业介绍,未来,这款飞行器将用于城市空中交通、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等领域,比如,地震之后,这款飞机可以将食品、水、药直接投送到灾区。随着不断推进,未来还将用于载人。

“现在看来,低空消费已经到来了,虽然工业级无人机没有走入普通消费者,但是普通老百姓正在越来越多地用到低空经济相关服务。”孙立业说。

“像糖葫芦一样”串起其他业态

当前,各地正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低空经济已经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低空经济从未来看一定是蓬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形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左涛表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广大的自然资源可以变成经济资源。

“低空经济不是大家一哄而上。”左涛强调,安全有序是当前的主基调,在载人、载客等新业态培育的当口,特别要关注安全。一是要提升飞行本身的安全水平,比如飞行器在起降、续航、避障等方面的技术安全,还需要发展和提升;保障飞行器运行安全的通信导航监视微气象等基础设施,还需要补充建设。与地面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有所不同,低空“道路网”的交通先导效应不明显,难以超前去大规模基建,建设完善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二是要应对密集化多样化低空飞行带来的安全新影响,比如未来给低空安全治理、城市管理、应急管理、边海空防建设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等,这对空中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较于中高空,低空的空管难度更大,在涉及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还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全国一盘棋”。

“安全是底线。”贺天星表示,在安全的基础上,发展低空经济要寻找当地的产业优势、应用场景优势或者研发能力优势,整个低空经济生态中有很多产业链,各地需要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布局。

“低空经济不是把飞机‘飞’起来这么简单,重点是‘飞’起来的业态。”贺天星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低空经济不是单一业态,只靠飞行一个业态带不起来低空经济这么大规模的发展。他更希望,通过低空经济这根“签”,将其他经济业态像串糖葫芦一样串起来,让每一个在竹签上的业态,让每一个在航线上的点位,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他说:“我们想达到的是,低空经济业态很好地串联起周边的文旅等业态,甚至希望通过这个业态,让周边很多的业态都火起来,爆起来,嗨起来。”

当前,一些大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相对更多的限制,不少人质疑大城市低空经济的未来前景。

“大城市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广袤热土。”孙铭表示,都市圈是大城市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场景,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很关键。

另外,她还认为,低空经济中的研发环节需要科创力量去攻坚克难,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丰富的科研力量,这将为低空经济核心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撑。

“我相信是先试点,再连线,低空经济发展应该会较快地迎来大消费阶段。”孙铭表示,随着低空飞行器逐步进入市场,相关标准、规章制度、法律逐步完善,该领域发展将释放巨大潜能。

联合飞机正在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在不同地区布局低空农业、低空应急、低空医疗、低空物流等业态。

低空医疗是一个拥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行业。孙立业举例道,在深圳,无人机被用于快速配送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用户通过一键扫码呼叫,AED急救包就可以送达,助力构建“5分钟社会救援圈”。在湖北十堰,联合飞机和很多乡村的医疗机构合作,直接将村民的体检血液样本通过无人机运送到当地市区或者县城的医院进行检测,让村民看病“少跑腿”。

当前,不少车企也在“向上”发展,一些国内车企也在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并与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合作。

“未来我们的天空这么大,空域环境又这么好,人类对上天的需求又这么强烈!”贺天星认为,低空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公共出行,让个性化的需求在第二个阶段得到满足,让消费者(C)端的消费力能够释放。

多家企业也都进入低空经济赛道。据贺天星透露,亿航智能也在与一些车企合作,研发设计下一代面向C端的低空经济产品或者是应用产品。

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作为热门的未来产业,低空经济是各国抢占的战略制高点。随着各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强化战略协同与监管创新,推动当地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的低空经济正蓄势“待飞”。

中国相关企业也在加速全球布局。不久前,国内多家eVTOL制造商宣布了订单成绩,有企业已经“起航”去中东,有的企业在海外多个国家进行了试飞。

然而,美国滥施关税之下,航空器领域备受关注,有人担心,中国eVTOL的零部件进口或受影响,“出海”承压。值得关注的是,这对美国航空业的冲击首先显现。

纵览全球,孙铭认为,当前中国的eVTOL处于前列。

中国电动航空器“出海”,可能跟我国无人机“出海”一样,应用场景非常多。孙铭表示,峰飞航空的航空器实现了全栈自研。在她看来,未来,中国的eVTOL在全球的占有量将越来越高,全球占比甚至可能会达到50%,就像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一样。eVTOL的产业链中有40%-50%与电动汽车高度重叠,中国在这方面有相当大的优势,尤其是全栈自研自主可控的主机厂商出海,其在成本的控制、供应链的控制上都更有优势。

我国低空经济相关的制度政策正在持续完善。孙立业说,我国的无人机产业走在世界前列,同时,我国无人机相关的政策出台很快并且在日益完善,在适航的过程中,随着更多问题被发现,相关制度也将不断迭代,进一步提升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这一块我们觉得会做得越来越好”。

孙立业也表示,联合飞机的产品是100%国内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且零部件的原材料均为国产,不依赖美国进口。

“美国滥施关税对美国的损害比较大。”孙立业说,中国的一些无人直升机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消费者要采买中国的无人机,在高额关税之下,成本大大增加,“所以对美国消费者来说,这不是好事”。

面对关税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低空经济领域的企业也在采取多元化市场策略。孙立业介绍,如今,他们正在开拓东南亚市场、非洲市场、中东市场和欧洲市场。最近这段时间,来自欧洲和中东的订单明显增加,比如,农林植保无人机、电力巡检无人机以及物资投运无人机在这些市场的体量越来越大。

( 作者:赵丽梅 张均斌 编辑:张紫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