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缺销路 实则缺思路

湖北日报

2016-11-16 16:29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王晶晶 王力

  9日至11日,省经信委、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组织专家服务团,走进武汉城市圈商会,为38家中小微企业现场把脉问诊。

  面对企业困惑,专家团开出哪些药方?

  痛点:表面缺生意,实际缺思路

  支招:拥抱互联网,闯出新路

  走进位于孝感市孝南经济开发区东山头工业园的武汉菲利浦木业有限公司,只见2条地板生产线和10条墙板生产线都在运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董事长谈奇介绍,公司主要生产加工尚典、格亚、菲利浦等品牌地板,今年拓宽产品线,生产一款防水防潮的时尚墙面装饰材料——墙板。“地板产能过剩,工厂年产能可达300万平方米,实际销售量仅150万平方米,其中自有品牌30万平方米,大部分为贴牌。”“墙板是新产品,想投广告,但广告费大涨,效果也未必理想,想投,又不敢投。”谈奇很纠结。

  如何摆脱老产品产能过剩、新产品市场不认可的困境?“企业老板不能只顾拉车,不抬头看路。企业的瓶颈,其实就是老板的瓶颈。所以,企业要突破瓶颈,关键是老板要‘破框’。”品牌营销专家余丹支招,新媒体效率高,花钱少,企业可从微博、微信、网红经济方向考虑做宣传,公司业务可与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应用相结合。

  服务团团长、战备管理专家刘建一给出诊断:“公司表面看起来缺生意,实际缺思路。未来的公司可以是小而美的,中小企业想要活下来,必须拥抱互联网,杀出转型升级的新路。从供应链采购环节开始,降低次品率,提高产品质量,运用互联网对企业进行革命性的深层改造。”

  痛点:表面缺人才,实际缺机制

  支招:用价值观留住员工

  武汉银采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科技环保包装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公司在浙江、武汉有生产基地,有产业工人250名。“生产香烟包装,利润可观,但由于工人责任心不强,出现产品质量不达标、原材料浪费等现象,直接影响公司中标大项目。淡季要辞退工人,旺季又难以招到品德好、技术高的工人。”公司办公室主任李铖很是苦恼。

  服务团人力资源专家宋玉斌认为,表面看起来是员工责任心不强、企业用工难,实际上是机制不合理,流程设计有漏洞。“员工和企业就是‘一起走一段’的关系,要让员工多创造价值、多走一段,就要锁住他们的价值观和信念。价值观就是找到员工在你平台上想要的‘饵料’,然后给他;信念就是让员工对平台,对老板有信心,从而留下来。”法律维权专家陈琬红提醒说,公司在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时,要依法定程序通知、送达,并按法律规定支付补偿金,不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痛点:表面缺营销,实际缺转型

  支招:别把现象当成趋势

  “普及企业运营生态系统”是武汉普及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新产品。该系统由160个功能模块构成,可把企业的线下运营搬到线上来,为企业建立大数据。

  然而,产品却卖不动。客户说,免费用可以,收费不愿意用。“才1万多元的花费,企业为何不愿意掏钱?”公司负责人徐小月不解。

  品牌营销专家余丹直言:“产品门槛太低了,上海、深圳、武汉已有很多类似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创业中最大的坑是把现象当成趋势。今天,这个产品已是一个现象,残酷的是,这个现象在下行。所以,不是营销出了问题。”他建议,公司实施战略转型,即由技术型公司转为服务型公司,不以推销产品为主,而是注重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

( 编辑:罗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