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金融活水浇灌贫困洼地

湖北日报

2016-12-28 07:29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林建伟

  网格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

  26日,走进孝昌县花西乡堰冲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大厅里设有转账电话,宣传展柜上摆放着扶贫金融产品宣传册,文件柜中存放着主办银行收集的200多份贫困户档案和信用评级资料。在这里,通过转账电话,农民足不出村,即可完成小额转账、取现工作。

  金融服务网点少,汇款缴费不方便,农资结算难,是农户脱贫致富的一道坎,如何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的工作平台,以融资服务为重点,促进金融精准扶贫政策落地。”人行武汉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湖北银监局在省内推进金融服务网格化战略,借助网格资源实施精准扶贫。金融机构借助网格优势,开展扶贫贷、助保贷、林权贷等产品创新。截至目前,通过网格化平台发放贷款超过40亿元。

  除物理网点和金融工作站外,驻村金融扶贫队是延伸金融服务触角的新渠道。以对口帮扶、解剖麻雀方式,打通金融扶贫“精准灌溉”的管道。

  建始县花坪镇东北面的小坪村, 平均海拔1200米。农发行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先后从农发行、交通、扶贫等有关部门筹集进村入户公路资金180万元,并将小坪村公路纳入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项目,争取资金1.1亿元。

  天风证券在房县设立扶贫工作站,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普及与金融知识专项培训,为房县经济转型提供研究支持、金融工程、数据挖掘等服务。

  一县一策,盘活特色产业

  精准扶贫,兴业富民是关键。为变“输血”为“造血”,走出一条产业脱贫新路子,省内金融机构围绕当地资源禀赋特色,一县一策,支持特色产业。

  英山是全国重点产茶县,英山县志顺茶业公司是集茶叶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英山农商行为公司提供贷款500万元,助推企业发展。志顺公司通过流转土地、吸收就业、收购农产品、吸引入股等形式,带动299名贫困户脱贫,户均增收4000元。

  在长阳县,人保财险联合该县扶贫办、县畜牧兽医局推出山羊养殖保险,对养殖山羊以村为单位统保,规避贫困户的养殖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动物疫病等损失。每头保额500元,惠及3000贫困户。

  在湖北保监局指导下,自2014年来,我省创新开发30多个扶贫保险产品,累计为全省贫困群众提供130亿元风险保障。

  今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对贫困地区企业IPO(首次公开发行)、新三板挂牌、债券发行等开辟绿色通道。

  宏源药业是罗田县一家医药制造企业。2014年,在长江证券帮助下,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并通过定向发行融资2.11亿元。目前,长江证券成立了总裁挂帅的项目小组,推进宏源药业的IPO工作。

  政策扶持,多方协同精准发力

  人行武汉分行表示,该行用扶贫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支持脱贫攻坚提供较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同时,加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促进县域信贷资金投入。

  截至目前,全省农商行系统已获得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支持13亿元,已发放贷款6410户,贷款余额超过7亿元。

  贫困户的偿债能力相对较弱,银行出现不良贷款怎么办?去年底出台的《湖北省创新扶贫小额贷款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由县级政府统筹安排资金,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其中贫困县每县统筹金额不得少于2000万元。

  在咸安区,区财政投入3200万元,建立专项扶贫担保基金,协调金融部门按1∶10的比例放大规模。一旦银行贷款出现损失,由担保基金和银行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损失分担。

( 编辑:罗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