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打响水稻机种攻坚战

农民日报

2017-04-06 08:29

  本报记者付伟郑可欢

  近日,在广东省罗定市举行的全省春耕备耕现场会上,100多台(套)适应水稻生产、丘陵山地的农机设备机声隆隆,好不热闹。在这其中,水稻机直播及机插作为主推技术,赚足了在场农民的眼球。

  “通过示范引领,逐步改变农户插秧方式。”在广东省农业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楚楷看来,种植环节一直是广东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最大短板。破解这一难题,直接关系到全省水稻稳产能和降成本的“大计”,也是提升规模化程度和竞争力水平的关键所在。

  地形+习惯:机种短板明显

  据了解,2016年广东省水稻生产机耕率已达到100%,机收率也有80%,然而,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却仅为69.18%。“很明显,种植环节拖了后腿。”陈楚楷说。

  机种比率偏低,“地利不济”成为首因。目前,广东水稻主产区大多位于丘陵山地,土地连片程度不高、地块规模普遍较小。从自然条件上看,土地零散化、种植细碎化是制约广东水稻机种率提升的主要因素。陈楚楷认为,这方面的原因可以占到八成。由于机插秧苗株高比人工插秧要矮,因此对土地的平整度以及水量控制要求就比较高。如果土地不连片、管理不统一,很容易导致平整力度有大有小、灌水量深浅不一,低处秧苗就有可能被水泡死。

  “1990年代,广东曾大力推广人工抛秧,很多农民已经轻车熟路。”陈楚楷说道,这同样成为推广机插的阻滞因素。更有甚者,在粤东、粤西沿海地区,由于常年气候温暖湿润、光热资源充足,部分农民用撒播方式进行播种,谷种也能发芽生长,连育秧、插秧环节都可省略。

  与简单易学、省时省力的人工抛秧相比,机插秧苗在育秧环节需要控温、控水、控肥,技术要求高,育秧时间长,所需育秧棚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对于种植面积不具规模的农户来说,虽然可以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请种植大户帮忙育秧,省去建棚成本,但又容易引发“串种”风险。“现在广东种植户常用的水稻品种已达200多个,不到万不得已,农户都不愿共用育秧棚。”陈楚楷说。

  直播+机插:技术因地制宜

  尽管困难重重,但伴随农业转型步伐加快,特别是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的背景下,向机械化要效率、向规模化要效益,已是大势所趋。水稻机械化种植,成为一场必须打好的攻坚战。

  在兼顾种植效率、自然条件和农民习惯的基础上,近年来,广东省相关部门将水稻机械化直播作为主推技术之一。所谓水稻机械化直播,就是通过直播机把露白的稻种播入平整好的水田。与传统人工撒种相比,这种方式能够成行成距,播种密度均匀,不漏播、不缺行,实现精量播种。更重要的是,与机插相比,机械化直播无需育秧、运秧,进行作业时也无需停机加装秧苗,节省了超过一半的用工成本。

  “水稻机械化直播与沿海农民撒播习惯最为接近,在广东地区推广前景广阔。”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刘胜敏告诉记者,根据不同气候条件,早造直播适宜在粤东粤西等沿海地区开展,晚造则可以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作业。不过,刘胜敏也指出,水稻机械化直播对土地平整要求高,不然水稻生长容易出现不均匀,“另外,由于缺乏育秧环节,直播水稻成熟会比插秧水稻晚一个星期左右,如果要同时机收,直播要比插秧提前一周进行。”

  在提升直播技术水平的同时,广东也在探索适合本省情况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路径上做足了功夫,特别是注重将机械化生产线播种和机械化插秧相结合。“一条水稻机械化硬盘播种流水线,通过基质铺盘、引水、播种等工序,每个小时可以覆盖350~700盘基土。”刘胜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亩地需要16盘秧苗计算,每条播种线每小时可满足20~40亩地的需求。同时,生产线精量播种秧苗成秧率高、质量好、生长均匀,配合机械化插秧,水稻栽插密度、基本苗和有效穗数量等指标均可明显提高。刘胜敏认为,与机械化直播相比,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人工成本较高,育秧所需土壤多,基质需要经过测土配方预处理,因此较适用于工厂化集中操作。

  政策+市场:推广双管齐下

  有了种植好技术,还得有落地好方法。在广东,打通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政策手段和市场力量正在双管齐下。

  今年春耕伊始,位于广东省连州市西岸镇的“农事服务超市”便忙得不可开交。所谓“农事服务超市”,便是由该镇冲口村蔬菜生产合作社依托购置农机,按照每亩300~400元的价格为周边农户提供犁耙田、播种、育苗、插秧等9个项目的“一条龙”服务,农户也可以根据需求购买价格10元到200元不等的单项服务。今年,与冲口合作社签约购买服务的土地面积已将近一万亩。这种全新的社会化农机服务模式,既节省了农户种植成本,也倒逼当地土地进行规模化整合,更成为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重要抓手。今年,广东省还将重点扶持两家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包括水稻直播、机插在内的先进农机技术应用到更广范围。

  除了做强做大农机社会化服务外,从3月开始,一场以“补短板促机插,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为主题的大型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展开。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培训、指导服务、集中宣传等形式,突破水稻种植机械化难题,带动全省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活动紧紧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以及水稻机插薄弱、空白镇区等新建1~2个1000亩以上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基地不一定连片,但要在县域范围内显示出显著的示范带动能力。”陈楚楷表示。

  除了省级层面,为了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广东不少地方也各显神通。在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珠海市斗门区,除了水稻机插可以获得每造每亩60元的作业补贴,区农机安全监理站还安排85万元资金专项扶持农机合作社引进育秧大棚和育秧生产线。

( 编辑:罗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