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工商联产业扶贫助旧村换新颜

中华工商时报

2017-04-24 00:29

  现在的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平甸乡磨皮村“田成块、渠相通、路成网”“水浇地、田园化”的精品农业已经破茧而出。农户将土地交由公司统一管理,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承担种植风险;年轻人根据特长,由县乡、龙头企业分别组织的林果栽培、种养殖、电工、电焊工专业技术培训,增强外出务工新技能;中老年人、妇女应聘到“褚橙”公司从事绿化、卫生、养殖等方面的辅助工作,完成从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蝶变。村民建起了新房、开上了小轿车,学生住进了新校区,基础设施也逐渐齐备起来

  现在的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平甸乡磨皮村“田成块、渠相通、路成网”“水浇地、田园化”的精品农业已经破茧而出。农户将土地交由公司统一管理,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承担种植风险;年轻人根据特长,由县乡、龙头企业分别组织的林果栽培、种养殖、电工、电焊工专业技术培训,增强外出务工新技能;中老年人、妇女应聘到“褚橙”公司从事绿化、卫生、养殖等方面的辅助工作,完成从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蝶变。村民建起了新房、开上了小轿车,学生住进了新校区,基础设施也逐渐齐备起来。

  这些都源于产业进驻带来的变化,而在这之前,磨皮村还是省级贫困村。去年,磨皮村实现了脱贫摘帽。当我们在玉溪市工商联杨建敏带领下抵达该村后,驻扎该村多年专抓精准扶贫的玉溪市工商联干部喜上眉头,他对扶贫工作如数家珍,最大的体会就是工商联扶贫工作给当地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新变化。

  “双推进”促发展

  玉溪市工商联挂钩联系磨皮村以来,已连续5年下派指导员、工作队员驻村帮扶。按照省市县委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的目标要求,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着力聚焦“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文化兴村”的发展战略和“精品农业、蔬菜产业、特色林果业、乡村旅游产业培育”的经济发展思路,全力投入脱贫攻坚战,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2014年3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褚橙”金泰(集团)公司进入磨皮村委会(省级贫困村),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开发种植“褚橙”,建立磨皮基地。通过产业帮扶,农户就地转移为产业工人,领取管护工资+产量提成。截止到2015年末,磨皮基地(果园)面积4704.6亩,定植苗木28.3万株,成为新平县2014年土地流转集中连片面积最大,当年投资、当年村民增收最明显的“村企结对”帮扶示范项目。

  与此同时,由党员做大户,突出带头示范,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产业发展,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各小组支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经营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层层细化分解任务,瞄准靶向施策,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带头落实。一是包村包组入户,细化责任措施;二是咬定“精准”二字不放松,细化到户到人;三是精心组织,勇于担当。

  2014年,土地流转、“褚橙”产业项目进入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0户548人;通过招商引资,“褚橙”产业项目带动,2015年末,已脱贫57户154人;通过2015年、2016年“精准扶贫”“回头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甄别确认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394人。

  2016年,玉溪市工商联直接协调到位资金32万元,结合部门职能优势,协调云南省鞋业商会、玉溪龙马集团、华宁信宽工贸有限公司、玉溪汇海房地产公司等私营企业筹集资金,每年为联系村实施2-3个帮扶项目,解决人畜饮水、基础教育、科技培训、公益活动房建设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2012-2016年5年来,由玉溪市、新平县工商联直接协调落实的“急难小”项目累计19项,累计直接投入资金帮扶206.9万元,为磨皮村社会经济发展再添新动力。

  产业富村乡村换新颜

  脱贫攻坚“整村推进”“褚橙”产业帮扶与基层党建“双推进”,为磨皮省级贫困村带来的变化可谓翻天地覆。

  通过土地流转,产业项目带动,该村6个村小组208户1160人参与“褚橙”现代农业开发,就地转移为产业工人。土地流转片区,村民收入来源包括了土地流转租金收入、管护工资收入、果木补偿收入、员工工资收入(部分村民)、临时务工收入等。

  “褚橙”项目带动土地流转4704.6亩,投入资金6850万元,带动村户参与现代农业、精品农业开发。已流转土地片区的农户帮助公司管护土地(果园),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承担种植风险,农户按时领取管护工资,没有后顾之忧。项目区路网纵横交错,田间水利网管密如蛛网,种植规模化、耕作机械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精细化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农业、“庄园经济”的雏形初步显现。据统计,户均年收入已达7万元以上,农民增收探索出新路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玉溪市工商联的协调下,总投入129.6万元建盖的“云南鞋业商会磨皮光彩小学”于2015年3月春季入学前投入使用。此外,玉溪市工商联还先后协调资金48万元,完成白克等4个村小组公益房及白克小组公共浴池建设。

  此外,通过“村企结对”、项目带动,“精品农业”“高端农业”的开发建设,有效破解了山区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老龄化、农户兼业化和谁来种地的问题。

  面对这些变化,在田间劳作的村民李长文坦言:“以前种田靠天吃饭,自己还要承担化肥、农药、农膜的投入,最怕天灾和农资涨价。现在土地交由公司统一管理,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承担种植风险,没有后顾之忧”。乡干部孔天平说:“‘褚橙’项目撬动社会投资1.76亿元,实现了村民收入、基础设施、思想观念的改变,但更深刻的变化是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组织模式给全村、全乡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 编辑:罗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