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
2017-05-09 07:29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程
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保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自7月1日起将商业健康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规模近年来逐年上升,但目前并未对整体市场起到预期的撬动作用,未来需从多方面提升健康险的消费需求以拉动这一市场。
●可带病投保
该政策规定,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健康保险产品采取具有保障功能并设立有最低保证收益账户的万能险方式,包含医疗保险和个人账户积累两项责任。
简单形容,该政策的作用在于“以险抵税”。举例而言,王先生每月薪水为5000元,扣除起征点3500元后,需要对超出的1500元缴纳个税。但假如他购买了一份商业健康险,那么按照最高抵扣标准,他平均每月可以获得这200元个税抵扣额,也就是说,王先生只需要对1300元缴纳个税。
可以看出,纳税人通过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个税起征点,达到少缴税的目的,另一方面也相当于以较低的价格为自己再添一份保障。
按照政策要求,这种保险可以带病投保,而且如果消费者在投保时身体健康,就算后来不幸患疾,保险公司不但不能拒绝续保,也不能把投保人归为患大病群,降低报销额度。
●人均每单消费3118元
事实上,这一政策已于2015年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开始试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26家保险公司在31个试点城市销售商业健康险的总保费收入为1.18亿元,保单67272件,件均保费为1760元,参保人数约5.8万人。
“政策的本质就是政府运用商业保险机制分担医疗费用支出,用减税的方式为民众购买健康保险提供补贴。”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总裁宋福兴表示,政策的推广将激发全社会的健康保险需求,培养民众购买健康保险的消费习惯。
目前,市场对健康险产品的关注度已有了大幅提高,消费者投保意愿也有所增加。来自艾瑞咨询的研报显示,2016年我国健康险市场渗透率为9.1%,人均每单消费为3118元,2011年至2016年的复合增长率为42%。
“中高端人群健康意识的增长,是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报告认为,如以26%的渗透率计算,2020年健康险的人均每单消费价格将增长到3500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万亿。
●健康险在全行业增速最快
从行业角度来看,商业健康险已成为整个保险行业中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来自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0至2016年,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从691.72亿元迅速增至4042.50亿元,增长4.8倍,健康险占人身险保费收入比重从6.37%增长到18.18%,其赔付从264.02亿元增长到1000.75亿元,增长了2.8倍。
从深圳来看,今年一季度,全市保险市场累计保费收入386.18亿元,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36.34亿元,同比增长11.17%,本年累计新增承保2814万人次,累计新增保额1.55万亿元,呈现出良好态势。
多家险企的数据更能说明这一发展趋势。记者了解到,2016年中国平安旗下平安健康险业务稳健增长,保费收入为7.88亿元,同比增长50.7%;新华保险健康险业务去年保费收入达99.5亿元,同比增长28.8%;招商信诺在个人及团体健康险的总保费收入为22.35亿,共占该公司去年总保费收入的18.65%。
中税网税务师事务所总裁王冬生表示,商业健康险对保险公司而言无疑是利好,有助于扩大保单销售。从长远来看,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保费有望成为与财险、寿险并列的三大业务板块。
●撬动市场仍有发力空间
尽管此前有投行测算称,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在全国实施后有望撬动700亿元左右的增量保费,但一位健康险从业人士告诉记者,政策试点以来,对市场的撬动作用并不如预期般良好。
“原因在于税优额度较低,对消费者的刺激作用不明显。”他表示,从大环境来看,投保个人每月200元的免税额度太小,纳税人的感受度不强;对投保企业而言,商业健康险投保环节、手续繁多,导致企业投保的积极性也不高。
不少保险公司对商业健康险的推动仍然存在顾虑。南开大学保险系教授朱铭来指出,现有的带病投保、赔付率不能低于80%等定价规则对保险公司而言风险较高。“因此在推销健康险业务时,一些保险公司会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
对此,业内建议未来政策可考虑提高抵扣额,进一步刺激消费者购买商业健康险的需求;另一方面,监管方应明确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制定退税操作流程,完善操作平台并实现联网操作,方便个人纳税人投保退税,提供更快捷的服务体验。
( 编辑:罗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