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陶然:复盘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中国网财经

2018-05-28 17:13

  导读: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人是爱学习的人,而学习,有三种方式:向书本学、向先进学以及向自己学,而向自己学,核心的方式就是复盘。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先生在他的新书《有效管理的5大兵法——用文化管公司》一书中针对复盘,还形象地提到:行军打仗,最怕方向和路线错误。方向错误,再努力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路线错误,就会徒增到达目的地过程中的困难和险阻,甚至困难会大到让我们到达不了目的地。而复盘,就如同行军过程中不断检查GPS,校正自己的轨迹是否在正确的航线上。

  什么是复盘?

  复盘是围棋术语,指棋手下完棋后对下过的棋进行研究、切磋的过程,包括每一步是否存在另外的选择,每种选择的利弊以及什么是最好的选择等等。

  把复盘用于企业经营管理是柳传志柳总最先提出来,指通过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回顾,总结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掌握规律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达成终极目标,或者再次发生同类事情时更好地处理。

  为什么要复盘?

  复盘的好处很多,核心有以下三点:

  1、复盘是最有效的自我学习方式。

  复盘是最好的自我学习方法,大概除了吃喝拉撒睡和哭泣之外,没有什么是人天生就会的,都是后天通过学习学会的,做企业也一样,没有人天生就会当总裁当董事长,都是后天学习学会的。而复盘,通过对自己经历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掌握事物的原理和规律,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2. 复盘是一个不断校正路线的过程

  行军打仗,最怕方向和路线错误。方向错误,再努力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路线错误,就会徒增到达目的地过程中的困难和险阻,甚至困难会大到让我们到达不了目的地。而复盘,就如同行军过程中不断检查GPS,校正自己的轨迹是否在正确的航线上。如果不在,随时调整。

  3. 复盘是集体学习的最高效方式之一

  复盘时,所有相关的人一起对照目标结果,回顾过程,进行得失分析和规律总结,这是一个最好的相互学习的过程,对每个人都是一个提高机会。而且,复盘总结出来的规律,对于后来者再进行类似的事情时,是一个“菜谱”一样的行动指南,也是一个组织最好的知识传承,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后来者进步。

  什么事需要复盘?

  复盘,分为小复盘、中复盘和大复盘。

  小复盘:每做完一件事情,都可以快速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以及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应该如何改进?如果下次遇到同类问题,如何处理可以效果更好?也许每次只花10 秒钟,但是这种复盘习惯会让人随时随地都在进步。

  中复盘:每个项目做完,或者每个月每个季度,审视一下是否达成了目标,与目标相差多少;回顾一下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分析一下得失,哪些方面做得好,

  哪些做得不好;对规律进行一些总结,如果再次做同类事情,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下个项目或者下个月下个季度,我们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能让我们做得更好?

  大复盘:每年,或者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对照目标结果,拿出时间进行过程回顾,分析得失以及总结规律,我们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执行能力,同时让自己保持在正确的航

  线上向目标前进。

  多年来,复盘已经成为拉卡拉人身上根深蒂固的一个思维和工作习惯,对我们的成长帮助非常大,对我们达成目标的作用也非常大。

  如何复盘?

  复盘,可以流于形式,也可以非常深刻,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心态——开放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正视问题、坦诚表达,从而带来深刻的复盘,抵触防御的心态只能带来流于形式的复盘;

  一个是方法,复盘是有方法的,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复盘四步法:

  1. 目标结果

  找出期初我们设定的目标,对照实际达成的结果,对比看是否达成了目标?如果没有达成,差异是多少?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强调,目标一定要在开始之前设定,而且应该设定得清晰无歧义,否则,复盘时就无从对比目标结果。

  2. 过程再现

  回顾一下,期初到期末过程是怎么样的?过程之中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发生了什么?我们是如何应对的?

  3. 得失分析

  分析过程之中,哪些地方我们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复盘必须既对事也对人,复盘每个人在事情之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为什么?哪些地方做得好,好在哪里?复盘,必须对照业务找问题,对照文化找原因。

  4. 规律总结

  凡是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的,我们就可以掌握和驾驭。复盘,最重要的目的和输出结果都是:规律总结。这种规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认知方面,通过复盘,对于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心得?对于某些事物的认知有哪些心得?如果能够总结出普遍使用的规律性的东西,是对认知的一个提升。

  另一个方面是实践,如果历史重演,假如再次遇到类似的项目,我们应该如何做?如果总结出规律,未来在类似的事情上一定可以做得更好,这就是我们说的吃一堑长一智甚至吃一堑长三智。

( 编辑:胡爱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