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都大同:精彩的 “黑·蓝”变奏

科技日报

2018-08-29 01:29

  本报记者 王海滨 通讯员 邱 美

  改革开放40年·产城之变

  “西山石为薪,黝黑惊射目”,这是来自侏罗纪石炭二叠纪的丰厚馈赠。中国的煤炭在山西,山西的煤炭在大同。在这块喷涌乌金的土地上,每年有上亿吨煤炭从这里输送至全国各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孕育了同煤集团,而一方经济也因同煤集团而兴起。

  一场秋雨过后,“大同蓝”格外深邃,走进同煤集团,绿树葱郁,鲜花朵朵,整洁的厂区内清新的空气迎面而来,宛若漫步在风景画里。

  “七峰山上有一个辽代古塔,所以叫塔山,山下贮存着4.6亿年前的石炭纪煤层,塔山煤矿是首批国家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现已成为全国煤炭行业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示范性矿井。”塔山煤矿党办主任谷小虎说,“我们真正实现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

  现在,同煤已建成9座千万吨级矿井,今年年底先进产能占比将达到60.3%。企业已经发展为产业布局辐射山西、内蒙古、新疆等7省18市,总资产超过3325亿元的大型能源集团。而在40年前,同煤只有13座“小煤窑”,零星地分布在大同地区口泉沟、云冈沟的山洼里,单矿平均年产量不足180万吨。

  “简单机械”变成“现代智能化”

  初秋,早班,同煤集团同忻矿调度室副主任田向东来到矿调度中心,仔细观察智能化综合调度指挥中心的数据和画面。

  井下,400多米深处的上百台采煤设备自动运转,支架移动,采煤机割煤放煤、皮带传送井然有序。田向东说:“这是我们集团公司第一个智能化工作面,也是全国第一套在我们这个特厚煤层条件下应用的自动化设备。”

  40年前,大同的大部分矿井里,矿工们艰难地操作着简易机械,挥动着铁锹,一锹一锹的铲煤。回想那时的情景,老矿工鲁振翠心潮澎湃。

  而有了智能化工作面,操作人员只需在皮带辅运巷50米外的“智能化工作面监控中心”,摁下总控台启动按钮,设备即能依次开启,远端的采煤机自动前行,割煤、推溜、移架、传输一气呵成。原来一个班的20名采煤工如今都离开井下工作面,鲁振翠和工友们变成了智能操控手和巡检工。

  同煤集团又在塔山煤矿建设了1500万吨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先后与多家企业、高校联合研发了“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解决了特厚煤层开采的世界性难题,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广应用小(无)煤柱开采技术,提高矿井回采率15%—20%。40年来,同煤集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7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科技创新一步步提升机械化程度,引领了全国煤炭工业的现代化矿井建设。

  “一煤独大”变成高科技循环经济园

  过去,煤炭几乎是同煤的全部,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只有2194万元,仅占总收入的4%。

  40年后的今天,同煤“立足煤、发展煤、延伸煤、超越煤”,形成了以煤为主,电力、金融、煤化工为辅,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为补充的“一主三辅两新”的产业格局。

  2009年,同煤建成了“两矿十厂一条路”13个项目的塔山循环经济园区。同煤集团塔山园区管委会主任杨天斌介绍,近年来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将塔山循环经济园区增环补链,扩容提质至“两矿四化五电九厂一条路”21个项目。建成了以涵盖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现代服务等多个产业集聚合成,多个项目承载联动,“煤—电—热、煤—化工、煤—建材”3条产业链耦合共生、协同运营的循环经济园区,为中国资源型企业发展探索了一条可行的循环发展路径。

  塔电发电公司总工程师张哲宏介绍:“低热值煤发电机组不但煤耗低,经济性好,节能环保,而且通过脱硫系统超低排放改造,脱硫效率达到了99%,几乎是近零排放。”电厂的余热还用于园区内冬季取暖,排出的粉煤灰和炉渣成为原料,用于水泥厂和建筑材料厂,逐层转化利用,全部变废为宝。

  塔山循环经济园区产业链中各个环节首尾相接,环环紧扣,上一个环节产生的废料正好是下一个环节的原料,逐层减量利用,循环发展。从原煤洗选、精煤出售到中煤发电、高岭岩深加工、煤矸石砖厂等,每一个上游企业的废弃物,都是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矸石山”变成“花果山”

  披着初秋的朝霞,满目葱茏的绿树和多样的花草,家住晋华宫矿的王大爷在国家矿山公园晨练。

  “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生产煤炭的井口工业广场,煤矸石堆成了山。”王大爷说,现在,矿山公园已经成了大同市的旅游景点,周末、节假日,参观、度假的游客特别多。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品味矿山地质奇观,观赏采矿遗迹,还可以了解煤炭开采过程,体验井下采煤工作。“前两月,浙江卫视《奔跑吧》节目还来我们矿山公园录制节目了呢。”

  40年前,大同煤都声名远扬,但同时“扬”起的还有煤灰,“天晴一身灰,下雨两腿泥,天天刮大风,到处尘土飞”是那时的写照。眼下,积极创新生态治理方法,全力建设生态环保绿色企业已成为同煤的主要发展模式,从采煤到选煤,从运输到储集,整个生产过程看不见一粒煤,“上不露天、下不落地”的全封闭现代化生产模式已走在世界前列。通过“拆墙透绿、拆违建绿、破硬还绿、垒池补绿、见缝插绿、立体挂绿、渣山披绿”等有效手段,矿区变成了绿色的花园。从前在矿工家属眼中脏乱荒凉的矸石山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苍翠宜人的绿色生态花果山。大同市连续多年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超过300天,“大同蓝”已成为城市标签。

( 编辑:罗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