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环科园:勇当“一带一路”环保先行军

科技日报

2018-09-21 02:29

  近年来,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既是宜兴环保转型发展的主抓手,也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环保产业集群的主方向。主动求新、求变,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宜兴始终坚持国际化、高端化发展取向。目前,宜兴已有70多家环保企业在“一带一路”上的相关国家开展了合作。

  尤其是,中电智云与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以下简称宜兴环科园)携手,通过云服务平台,支撑环保企业全球环保工程,实现远程服务与全过程管理,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他们所提供的云服务系统,不仅仅是简单的云服务系统,而是经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与认可的涉外云服务平台。

  9月14日,在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智慧环保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宜兴环科园依托中电智云“新华丝路全球路演云平台”,对园区四家境外项目、一家国内项目进行场景连线,展示了韩国温泉川示范工程现场、中加合资的达格环境在越南河内的项目等,让中外嘉宾感受到了“一带一路”上的中国环保实力。

  全力集聚“走出去”能量

  宜兴环科园作为国内唯一环保专业主题的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围绕打造“千亿级环保产业”和“中国环保第一园”目标定位,坚持国际化、高端化发展取向,依托宜兴环保40年的发展积淀和25年的园区经营,借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等,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夯实国际化承载平台,聚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90%以上的环保企业与国内外高校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培育了50多家环保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广大企业纷纷“走出去”参与技术并购、股权合作、设立海外办事处,年承接海外各类业务量近100亿元。

  政府为主导,搭建国际合作大舞台。宜兴环科园先和芬兰拉赫蒂商务科学园、韩国仁川科技园、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结为友好园区,加入欧洲商业与创新中心联盟(EBN)、国际清洁技术网络(ICN)等创新组织,与国际水协、韩国环境保全协会等一批国际环保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积极组织参加中国环博会、慕尼黑环保展、上海水展、新加坡国际水博会以及中韩、中日专题招商活动,交朋友、学先进、挖商机,对接创新资源。

  企业为主体,打造国际合作新载体。抢抓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大扩容的契机,引导企业打破“守着一亩三分地”的保守观念,重技术革新,重人才引进,重国际合作。园区企业与国内外30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凌志环保、江华集团分别与美国PARC研究中心、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联合成立了创新研究院。国际水协会原主席格雷·戴格院士在园区建立了外籍院士工作站。南洋理工环保技术转移中心落户共建石墨烯产业园。博大环保、新纪元环保分别获得科技部2014年度中小企业发展中欧国际合作专项资金扶持。哈宜研究院申报的“双城可持续污水处理示范项目”获得国际水协会项目创新奖。

  技术为核心,提升国际合作新成效。园区通过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合作,通过股权合作、技术购买、区域代理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促成项目合作。在德国、芬兰等13个国家设立了国际清洁技术对接中心,先后引进100多项先进技术和合作项目,分别在国信协联、无锡金鹏等完成荷兰Hydrothane公司的高浓度废水厌氧处理技术、B&C公司的金属切削乳化液废水处理技术等示范项目的落地转化,培育了一批在细分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单打冠军”,为“走出去”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力拓宽“走出去”通道

  对接部委资源,架设“走出去”桥头堡。主动对接环保部、科技部等部委,用好部省会商机制,先后推动了两轮部省“宜兴合作计划”的实施。围绕部委部署,承担相关课题和重大专项等实施任务。承建了中美、中以、中韩、中新、中德等五个国别合作项目。打造两大示范基地:与环保部东盟中心合作,共同推进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与环保部国际合作中心对接,打造环保部3iPET国际智汇平台环保技术转化基地。

  目前,正在环保部支持下筹划中非、中柬环保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架好走出去的“桥头堡”。二是组建企业联盟,打造环保“国家队”。坚持“‘一带一路’,环保开路”理念,联合中信环境、浩远集团、麦格理基金等拓展国际通道,成立首批45家“一带一路”环保“走出去”企业联盟,形成“央企、资本、园区、专家”四方联动团队,服务中国环保“走出去”,积极参与国家南南合作、东盟合作等国际合作项目,当好环保治理的“国家队”。25家企业在泰国、孟加拉国实施了40多项环保工程。

  “十三五”期间,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1—2个国际合作重点样板园区和10个以上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打响中国环保国际品牌。三是推行“环境医院”,分享区域治理市场。依托宜兴环保的集群化优势,充分整合与集成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要素,构建了以“环境医院”为主体的“一站式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模式,采用实体化公司,市场化运作,形成“一平台、一联盟、二池、三库、四机制、十大专科”的运行体系。一手联合专家院士、央企、上市公司,一手带着产业资本、优秀中小企业、技术公司、专业团队,整编成一支国际绿色服务集团军,承接国内乃至东盟国家区域环境治理,参与并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全面强化“走出去”保障

  在业界人士看来,宜兴环科园企业能够快速“走出去”,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走出去”的保障举措。

  强化顶层设计。从战略上强化路径规划,由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作为技术支持单位组织了编制《宜兴市环保产业提升国际化水平发展规划》。先后联合环保部编写了10个东盟国家的环保产业调查报告,并汇编了《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政策与实践》,并完成了包括柬埔寨在内的5个国家的国别报告。联合发表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蓝皮书》,编制了《环科园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等,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绿色指引。

  强化队伍支撑。专门成立区域治理中心、国际对接中心等服务机构,并配备专业团队,提供定向的精准服务,形成政府站台、央企支撑、金融配套、强小企业唱戏的联动局面。承办了2016年“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与实践高层研讨班、“一带一路”绿色金融与环保产业国际合作研讨会,联合参加了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与发展交流圆桌会、中国—阿拉伯国家环境保护合作论坛、2015年欧亚经济论坛以及中国—俄罗斯绿色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等,让企业有更多机会接触市场和客户,为“走出去”提供人脉资源支撑。

  强化金融支撑。构建了完善的绿色金融支撑体系,先后联合中国进出口银行启动了总规模为50亿元的中小环保企业走出去扶持计划,已经实施两轮,20多家企业直接受益;由国家发改委立项,设立首期规模2.5亿元的环保产业专项投资基金;联合Tigris水务基金(泰格斯基金)成立规模10亿元的环保产业发展基金,为园区企业“走出去”和实施环境区域治理项目提供资金支撑。

  打造一批创新支撑平台。宜兴环保产业针对当前中国区域环境治理需求、汇聚全球化智慧、集成产业高端化资源,打造了五大环保创新平台,形成磁场效应、标杆价值,以高端化凝聚专家、人才、企业、项目,这也是宜兴环科园先行先试的示范标本和产业标杆。

  宜兴环科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是全省“十三五”规划的六个重大创新平台之一,也是全省节能环保领域的唯一创新中心和核心载体。今年将整合园区既有的优质资源,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优秀企业,面向国内国际的优质技术和团队,都汇聚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创新资源的大集成,打造成为环境领域最大的创新中心,申报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前,占地7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基地已建成,投入1.5亿元设立产业技术研发资金,支持重大产业创新项目及平台载体建设。三年内将引进国内外院士20人以上、高端特色人才100人以上,重点培育水处理、固废、大气、土壤生态修复等一批特色研究团队。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编辑:罗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