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民生“假工程”要有“真功夫”

中华工商时报

2019-07-29 01:29

  据云南宣威市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22日,有媒体报道云南宣威“饮水遭遇‘假工程’”。就此,宣威市宣传部回应,已成立工作组进行调查核实,相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发布。

  民生工程直接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解决旧屋村群众的吃水问题,当地政府早在十年前就着手修建饮水工程。从其初衷来看,能够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然而,蓄水池建成后却长时间处于空置状态,这不仅没有解决实质问题,还给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烦恼。从记者的调查中不难看出,这项民生工程已不折不扣地沦为了“伤心工程”。

  把其定为民生“假工程”是指,这项工程不是用来惠及老百姓的,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之作。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文件显示,这项工程目前运行良好。那么,“良好”结论从何而来,又是拿给谁看?这显然是值得深究的问题。所以,不管最终的调查结果如何,单从长达9年不能解决旧屋村的饮水问题这点,就值得好好挖挖病根。

  毋庸置疑,要根除此类现象,就要以案示警,将问责的板子打下去,以此促使其他同志能把责任担起来。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常规追责手段,打板子不是“万能钥匙”,有时候打不准、打不狠、打不深,也不能够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比如民生工程成摆设的问题,一直都存在,一直都未被彻底解决。

  因此,打了板子还需开对方子。毕竟任何惩罚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根治民生“假工程”现象,就要在惩罚的基础上,体现“治”的能力。既然已经发现这是形式主义作祟的结果,有关部门就要抓住如何惠民这个关键点,从决策部署、压实责任、严以用权等多个方面进行制度约束。也只有从短板入手,将责任担当融入工程建设中去,才可能建成品质工程。

  当然,由于民生“假工程”涉及的方面比较多,问题也比较复杂,这就意味着整治起来困难较多。但要坚信,只要在守好制度约束底线的基础上,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多从小处着手,细节出发,整治工作就能凸显成效。

( 编辑:罗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