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本地奶业,怎能寄希望于“鲜奶进校园”

新京报

2019-12-06 00:29

  一家之言

  大张旗鼓地搞“鲜奶进校园”,难逃为某个行业或企业站台之嫌,也逾越了政府本分。

  山西临汾市尧都区政府发文“倡议鲜奶进校园”引家长质疑一事,日前引发舆论关注。

  据媒体报道,尧都区有小学家长反映,学校应市农业农村局、教育局“鲜奶进校园”号召,“倡议”家长为孩子订购当地一公司生产的鲜奶。临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12月4日回应称,为振兴当地奶业,该局确实联合教育局下发了相关文件,但此事出于自愿,未强制学校和学生购买某一特定公司的产品。

  从当地两部门联合下发的号召“鲜奶进校园”红头文件不难看出,当地对此事非常重视,以至于将其和振兴当地奶业、带动该市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奶农增收、精准扶贫等联系在一起。

  当地要“振兴奶业”无可厚非,但把发展奶业经济和教育活动联系在一起,显然用错了力。某种程度上,这不是用力过猛的问题,而是行政思路的方向性偏颇。

  对地方而言,发展经济继而给予教育事业更多投入和支持,比把学校当做“倾销商品”之地,显然要更正常。

  更何况,从法律上讲,当地倡议“鲜奶进校园”的活动,涉嫌违反教育部等严禁商业活动进校园的禁令。

  国家层面曾三令五申,强调对违规在校园进行商业宣传活动,给学校、教师、学生摊派任何购买、销售任务,给学校、教师、学生分发带有商业广告的物品等行为要严肃查处,确保学校一方净土。当地“鲜奶进校园”虽是倡议,可也带有推广意味。

  退一步说,即便当地确实有善意初衷,想通过该活动达到促进经济、增强学生体质等一箭双雕的目的,复盘其落实环节,也是槽点颇多。

  首先,职能部门发文件倡议“鲜奶进校园”,打着自愿、不强制的名头,但当班主任把学校的号召发布在班级群、家校群里,让家长们接龙订购的时候,所谓的“自愿、不强制”也就无从谈起——正如一些家长所说,“老师看着的,谁敢不买啊?”

  其次,当地所谓“振兴奶业的宏图大业”也难逃站台质疑——据家长反映,“没有别的(奶制品)品牌可选,(学校)只发这么一个公司的”。

  不管怎么说,大张旗鼓地搞“鲜奶进校园”,看似冠冕堂皇的背后,难逃为某个行业或企业站台之嫌。这逾越了政府本分。

  虽然当地已暂停此活动并将向家长退款,但这里面的槽点,对地方依法行政仍不乏警示意义。

  □天歌(职员)

( 编辑:罗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