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科技特派团做好“土味文章”

科技日报

2023-08-09 16:00

◎本报记者 王迎霞 通讯员 荀晓赟 于 浩 李思颖

对宁夏六盘山区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发展提供硬核支撑的,便是当地的特色产业。

7月19日至21日,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主持实施的“宁夏六盘山区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迎来了一行十人的专家调研组。他们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组织部、科技厅、农业农村厅、农林科学院等单位,既看进展,也找问题。要让“卡脖子”变成“撒手锏”,科技特派团为当地强力助攻。

这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指导、科学技术部立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参加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专为重点帮扶县区做足、做活、做精彩“土味文章”而设。

有了“科技芯”,各课题组任务逐项落地,有序推进,升腾起新的无限希望。

惠民课题走进国家重点帮扶县

来到固原市西吉县硝河乡,在冷凉蔬菜产业绿色高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是各类颜色深浅不一的绿色作物,煞是喜人。得益于海拔高、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自然优势,该县所产的冷凉蔬菜具有无污染、病虫害少、品质优良等特点,备受消费者青睐。

课题负责人之一、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冯海萍介绍,单是甘蓝,就有“中甘21”“春甘6号”“圆宝2号”“绿博特”等26个品种。

发展冷凉蔬菜产业,西吉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也面临着优质专用品种普及率不高、病虫害多发、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低等瓶颈问题。

“我们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丰产优质且耐贮运的辣椒、青花菜、娃娃菜、甘蓝、芹菜品种,研发集成辣椒、青花菜、娃娃菜滴灌式水肥一体化精量灌溉施肥、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形成了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冯海萍说。

课题承担单位宁夏国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代国喜是一名科技特派员。“对症下药效果就是好!”望着绿油油的菜地,他声音洪亮地说。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代国喜憧憬道,“通过在硝河乡和兴隆镇建立示范点,我们力争实现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15%以上,亩产量提高15%以上,优质果率在8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

这样的惠民课题,在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均有设置,主要由当地选推法人科技特派员企业承担。

吴忠市同心县的肉牛、中卫市海原县的小杂粮、固原市原州区的马铃薯、吴忠市红寺堡区的黄花菜……现代化圈舍内,肉牛膘肥体壮,田间地头,作物生机勃勃。

项目实施期为2022年10月到2025年3月,共30个月。这是一场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宁夏同心县伊杨现代牧业有限公司、宁夏锦彩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雪川六盘山食品(宁夏)有限公司等企业,全心全意与宁夏农林科学院的专家打起了配合。

“依据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各课题工作已全面铺开,有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项目主持人、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谢华说。

科学机制助推课题任务落实

“要想项目实施好,机制保障很重要。”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梁小军坦言。

作为同心县肉牛小杂粮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主持人,梁小军向科技特派团“借东风”,科学建立5项机制,助推课题任务落实协调。

“首先是‘双组长’机制。”梁小军告诉记者,同心县成立了以县委组织部部长和科技特派团团长为组长,课题负责人和县农业农村局、科技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科技特派团工作与课题任务互促共推事宜。

想要让工作顺利进行,一系列机制是关键:协同配合机制,依托科技特派团肉牛、谷子产业组,从全县抽调科技人员参与,组建了肉牛、谷子产业协同配合小组;示范引领机制,建立了下马关镇三山井村小杂粮种植科技帮扶示范点、河西镇旱天岭村肉牛养殖科技帮扶示范点;动态调度机制,每月对科技帮扶工作进行一次调度,通过工作清单及时掌握任务推进情况;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师带徒”制度,实现专家与本土技术人员结对指导。

“一件事 一群人 一起干 一定赢”。在同心县,这条12字标语恰如它的县名,被贴在了各课题示范点醒目位置。

在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杨勇军看来,用好用活人才,凝聚工作合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示范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也是对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最好的诠释。

遵循这样的理念,同心县科技特派团三次扩容了专家团队——第一次,自治区外专家5人;第二次,产业链环节专家和区内专家扩充至17人;第三次,全县实现22名专家全产业链覆盖。

目前,同心县课题第一阶段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共形成相关专利6项,培训科技人员和农户1000余人次。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年存栏2000只以上的肉牛核心科技示范基地,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5%以上,带动脱贫农户500户,户均增收至少1万元!”宁夏同心县伊杨现代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科技特派员杨坚信心满满。

组建团队服务项目见成效

盛夏时节,宁夏山川处处写满科技特派团指导帮扶的故事。今年3月30日项目启动会后,宁夏回族自治区召开“宁夏六盘山区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咨询会,进一步强化项目主持单位与课题主持人的“交账”意识,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各课题基地现场管理良好,成效显著。”7月中下旬的项目调研及课题“晒比促”活动中,宁夏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徐小涛表示。

在中卫市海原县,课题组建立小杂粮核心示范基地300亩,引进10种小宗粮豆作物96个新品种进行种植鉴定;安排小杂粮土壤扩蓄增容抗旱栽培试验7组;谷子渗水地膜波浪式机穴播等6种技术示范各20亩;小杂粮辐射推广基地在贾塘乡双河村落实示范带动274户。

在吴忠市红寺堡区,课题组确立了两个核心科技示范基地,计划引进的13个不同熟期黄花菜新品种、4个套种瓜菜品种全部到位并定植120亩,栽培品种比较试验全面展开;黄花菜栽培技术集成试验全面展开;高效套种等4项关键技术集成实施,智能杀青技术方案出炉。

在固原市原州区,课题组初步构建了“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地方农牧和科技部门助力的科技特派团(乡村振兴指导员)+企业运作+薯农联动”的技术推广模式,组建起一支高效工作团队,初步开发出马铃薯特色加工新产品1个,建立马铃薯和肉牛核心示范基地各1个。

“接下来的工作,要突出对群众尤其是单独经营生产户的支撑带动情况,切实做到项目及课题要求的成效。”调研组指出。

杨勇军认为,科技特派团“组团式”服务应该下功夫在适宜地区推广成熟的品种、技术、管理模式,让更多群众受益。另外,在今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下,还要采取更多技术措施,带动农民增收。

“就像雪川六盘山食品(宁夏)有限公司的宗旨‘科技雪川,点亮中国薯光’,让人印象深刻。”谢华说,“相信有了科技的加持,六盘山区农业特色产业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 编辑:罗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