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产业各方共议金融科技创新与合规安全

中国网财经

2023-11-14 16:08

为深入推动金融科技健康良性发展,促进金融与科技共生共荣,更好地发挥数字科技在金融服务中的赋能促进作用,全力提升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简称“金科新区”)引领力和影响力,展示金科新区五周年建设成果,第三届全球金融科技大会与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同期举办。

在今年的全球金融科技大会中,“金融科技创新与合规安全”平行论坛于11月11日下午在北京北矿金融科技大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主办,还得到了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中关村数字产城联盟、UIBE阿波罗股权投资俱乐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实验室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论坛现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会长陈肇雄,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李健希,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以及来自蚂蚁集团、度小满、华为、马上消费金融、奇安信、信也科技等金融科技行业代表企业的负责人共议金融科技创新与合规安全议题。会议由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执行理事长、贝克资本董事长兼CEO张克主持。


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执行理事长、贝克资本董事长兼CEO张克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会长陈肇雄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谈及对金融科技创新的三点认识:一是要积极应用科技创新力量,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二是要合理审慎管理科技应用,防范金融风险;三是要发挥金融行业天然优势,带动科技创新长足发展。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会长陈肇雄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李健希在致辞中指出,科技金融有望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带来有力的支撑,而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坚决站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立场,在合规、安全的轨道下,引导市场主体活泼有序地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工作。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李健希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金融系统是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了保障其健康的发展,必须要用安全可信的产品和服务筑牢金融系统网络安全防线。在他看来,安全可信就是指在运算的同时并行进行动态全方位的整体防护,使得完成计算任务的逻辑组合不被篡改和破坏,能实现正确的计算目标。“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保障体系,首先要改变计算模式,建立免疫系统,打造主动免疫可信计算3.0新型的产业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原党委书记、副主任王连印指出,金融科技创新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导向。一是技术导向,利用当前的工具和技术,应用到各种场景当中;二是问题导向,从问题出发,找解决方案,现有的技术能不能解决,如果不能解决再创造新的技术。他认为,数据安全的关键点在于数据,贯穿始终。数据既是基础,是对象,更是核心,还是纽带。同时,数据也是资源、是资产、是新型的生产要素。从这一点上来说,数据安全非常重要。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原党委书记、副主任王连印

在具体议程设置上,金科平行论坛“金融科技创新与合规安全”设置了主题演讲、圆桌讨论和行业交流三大环节,与会专家和金融科技产业各方围绕“多方共建金融大模型场景生态”、“中国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打造金融业安全合规数据生态”等议题,对当前金融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旨在建立科技创新与金融业态深度融合、健康发展的行业范式。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投资公司研究院院长陈超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企业合规与社会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庄燕君主持了圆桌讨论和行业交流环节。


“如何打造金融业安全合规数据生态”行业交流

除了形式多样的行业探讨与交流,会上还发布《中国数字金融独角兽榜单2023》、《北京市金融科技上市企业竞争力评价》、《金融行业数据安全与合规研究报告》三大研究成果,全景展示中国数字金融创新案例、金融行业数据安全与合规现状以及北京金融科技发展成果。

其中,《金融行业数据安全与合规研究报告》基于当前数据安全监管趋势、金融业数据应用现状、数字金融的数据驱动内涵等维度,厘清金融业数据安全与合规的难点和痛点,通过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呈现金融业数据安全与合规图景,为监管机构和金融企业守牢筑实金融业数据安全与合规边界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给金融科技创新迈向更高台阶提供安全合规支撑。

随着国家金融科技战略深入推进,数字科技对金融供给的重构趋势加深,金融科技创新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大模型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为金融业数字科技赋能创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金融科技创新换挡提速的同时,也给金融业合规安全带来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本次论坛“金融科技创新与合规安全”正是聚焦新机遇、新挑战和新问题,引导产业各方围绕新兴技术生态筑牢夯实金融业安全合规生态标准,为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图为信也科技授权中国网财经使用)

( 编辑:张紫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