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证监局相继开出私募罚单

中国经济网

2022-07-28 06:5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罗逸姝

近日,包括浙江、广东等多地证监局接连开出数张针对私募机构的罚单,行业监管持续趋严。近年来,私募基金规模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包括备案手续办理、重要信息披露、基金管理原则遵循等不合规运作问题以及“伪私募”等乱象也时有发生。为此,多地证监局相继出手整治,私募基金行业迎来进一步规范。

多张私募罚单落地

7月25日,西藏证监局连续公布多项基金监管及行政监管措施,总共涉及19家私募基金,其中西藏暖流资管、西藏山南硅谷天堂昌吉、西藏国安睿博、堆龙航远创融创业4家私募基金,被西藏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另外15家私募则被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处罚。

从相关涉及违规事项来看,西藏证监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此次披露的私募机构违规原因,多为未对基金产品进行风险评级、未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未定期开展投资者适当性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等问题。

此前的7月15日,浙江证监局对杭州莱茵映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杭州会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出两则处罚公告。其中,莱茵映雪因私募基金业务中存在未完整留存投资运作决策过程性材料、未向投资者披露关联交易、重大事项未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报告等原因收到警示函。会想投资则因在开展私募基金业务中未谨慎勤勉,对明显存疑的合格投资者材料未作审慎核查;未按合同约定对基金进行及时止损等原因,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7月8日,深圳证监局对东土盛唐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方园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通告显示,深圳市东土盛唐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从事私募基金业务活动中,存在未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未妥善保存私募基金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方面材料的违规情形。

同日,广东证监局也发布公告称,因部分基金产品未按规定在投资冷静期满后采取适当方式对投资者进行回访确认,未建立基金产品风险评级制度等原因,正昊(广州)私募证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监管着手解决“伪私募”等问题

近年来,私募基金规模整体稳健增长,截至目前已接近20万亿元。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市场存续私募基金合计133797只,存续基金规模已达到19.97万亿元。

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一些关于信息披露、基金管理原则等不合规运作问题以及“伪私募”等乱象也随之显现。7月18日,深圳证监局在最新发布的《深圳私募基金监管情况通报》中,公布了监管中发现的三大典型问题:一是未经登记开展私募业务;二是买“壳”、卖“壳”屡禁不止;三是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未备案的私募基金。

以买“壳”、卖“壳”为例,据深圳证监局调查,部分已登记私募机构明知他人未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且可能从事场外配资、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仍违规出售、出借公司给他人使用。一些私募机构在管理人资格被注销后,买“壳”借“壳”继续募集资金,诓骗投资者。

为进一步扫清“乱象”,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央地监管部门也在积极采取行动。

中国证监会在今年4月召开的2022年私募基金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管、打非与清整工作会议中表示,要完善私募基金监管规则,优化私募基金监管和服务,稳妥化解行业风险,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积极发挥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机制协调推动作用,进一步压降金交所数量,稳妥化解存量风险;启动“伪金交所”(“登记备案机构”)专项整治工作。

今年3月,广东证监局印发了《关于开展辖区私募投资基金2022年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私募基金管理人组织开展自查工作,主要包括宣传推介、资金募集、基金投资、内控及风险管理、信息披露与报送、投资者适当性等七大重点内容。

深圳证监局也表示,将持续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产品备案情况的专项核查,加大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力度,坚决打击未经登记擅自从事私募业务的违法行为,对通过未备案有限合伙企业对外募资的,依法依规采取监管措施,保障辖区私募基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私募行业进一步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相关法律法规近年来逐渐走向成熟,私募行业迎来进一步规范。

去年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私募监管新规正式开始实施。去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提出,强化私募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加大对私募领域非法集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侵占或挪用基金财产等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再度强调,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私募基金底层资产进行穿透式监管,有助于遏制包括“伪私募”在内的多重乱象,实现行业“扶优限劣”。

“针对私募基金出现过的挪用基金财产、净值造假等问题,加大对违规私募机构的穿透式监管,有利于规范多种行业乱象。”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翁梓驰对记者表示,监管部门对违规私募机构的穿透式监管不断加强,一定程度会遏制私募机构运作的不规范行为,对行业起到警示和规范作用,有助于行业发展壮大,合规个体做大做强,也能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

严监管态势下,“伪私募”近年来正在加速出清。中基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通过异常经营、失联注销机制清退的管理人达451家,其中异常经营机构278家、失联机构173家,有效遏制了不法分子借“空壳私募”实施诈骗。

( 作者:罗逸姝 编辑:叶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