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杰:加强癌痛全程管理服务 推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

中国网财经

2024-03-07 16:59

中国网财经3月7日讯(记者 段思琦)“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居民疾病谱变化,癌症已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社会各界长期呼吁将缓解疼痛作为癌症患者不应被忽视的基本健康权利。”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时。中国网财经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集团董事长李杰带来了关于加强癌痛全程管理服务,推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集团董事长李杰

据统计,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482.47万人,新增癌症死亡病例257.42万人,分别占全球癌症新发和死亡的24.12%和26.54%,居世界首位。我国有近1,000万癌症患者带瘤生存,晚期癌症的进展性和不可治愈性会导致患者活动能力下降。

疼痛往往伴随癌症患者的整个病程,大约有60%-80%的晚期癌症患者有疼痛症状,其中1/3为重度疼痛,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

所谓“安宁疗护”是指以疾病终末期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实践,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的服务。旨在控制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WHO多次通过决议,强调癌症患者是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人群,建议各国通过安宁疗护将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提高癌症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并应重视为医疗和科研目的获取国际管制的基本药物,包括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促进落实人人享有最高健康和福祉标准的权利。

李杰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我国晚期癌症患者中,出现疼痛症状的有近70%并未获得规范化的镇痛治疗及相关安宁疗护服务,镇痛治疗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我们认为,应当通过加强癌痛全程管理服务,推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

癌痛全程管理覆盖从癌痛的发生到癌痛消失的全过程,包括癌痛筛查、评估、治疗、随访和后期持续管理几大阶段,是一个涉及到多群体、多场所的系统性工作。

李杰认为,当前实际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我国现行的诊疗体系未将癌痛作为特定慢性病进行治疗,仅仅将其作为一种症状开展碎片化治疗,缺乏系统性。同时,也没有建立统一的癌痛治疗护理收费标准,对医师开展诊疗、患者选择治疗造成障碍。二是对于在社区、居家开展安宁疗护的患者缺少兼顾用药可及性、安全性的有效机制。因癌痛用药大多数属管制药品,需要具备相应资质的医院及医生处方,社区或居家开展疗护患者往往缺乏获得药品的合法渠道及用药指导,用药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三是癌症患者及家属往往缺乏对癌痛知识及治疗的认识,宁愿过度治疗,也不愿接受规范的癌痛治疗和管理。

对此,李杰就如何更好开展癌痛患者全程管理,推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 加速推进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1)中文版的落地和全面使用,将慢性癌性疼痛认定为独立疾病,在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中进行资源整合,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跨学科团队,包括疼痛科医师、肿瘤科医师、营养师、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等,对癌症患者的疼痛问题开展全面评估和干预,并通过药物和营养治疗等手段,进一步提升患者症状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制定癌痛诊疗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将居家和社区疗护的服务费用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其他补充医疗保险范畴,缓解患者家庭负担。

2.建立能够满足社区、居家患者用药需求,并兼顾可及性、安全性的用药机制。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包含社区和家庭用药指导方案,既要满足患者合理用药需求,也要预防流弊,从政策、制度层面鼓励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具有“防滥用”技术的镇痛药品。允许居家患者使用镇痛泵等先进技术手段控制难治性癌痛,便于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推广。

3.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示范目录》对我国基本药物目录收载的阿片类镇痛药的品种和剂型进行优化调整。将适合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以及居家安宁疗护场景使用的阿片类镇痛药品种和剂型纳入目录。放宽癌痛患者开具麻醉药品的处方限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晚期癌痛患者开具口服缓释/控释阿片类镇痛药的处方限额。将安宁疗护服务所需麻精药品直接纳入医保。对新获批上市的,安宁疗护服务必需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适当直接纳入国家医疗保险目录,鼓励国内制药企业加快研发创新,更好地满足我国的临床需求。

4.加强患者及家属的癌痛治疗宣传教育。通过在社区医院举办讲座、发布公众号文章、在线咨询等方式向癌症患者普及癌痛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居家癌痛管理中来,通过培训家属掌握基本的癌痛护理知识,为患者提供日常的照顾和支持。

( 编辑:王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