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旅游:和当地人一起玩耍

南方日报

2017-09-22 06:29

  临近国庆中秋黄金周,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国庆中秋长假旅游市场预测》,全国将有7.1亿人次出游,花费有望高达5900亿元,旅游市场又将迎来新增长。随着旅游消费升级,去哪玩已然变得不那么重要,跟谁玩、怎么玩,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记者发现,越来越多旅行方式被赋予了社交属性,在丰富而有趣的社交场景下,游客可以像当地人一样玩耍,旅游随之变得更为私人化、个性化。

  新玩法??

  “一天时间成为当地人”

  融入当地生活的旅行,成为不少旅游爱好者们梦寐以求的旅行方式。真的能够办到吗?90后Z小姐近日在京都过了一把穿和服的瘾,与年纪相仿的同伴一起,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漫步于古街上,花一天时间“假装”成为当地人,“小美女导游热情活泼,一直体贴帮我拿包包,拍照,真是非常开心的一次体验。”她的网评如是写道。她所说的美女导游小邱,是一位已在日本生活6年多的中国留学生,她专门提供关西旅游方面的向导服务,包括体验大阪的美食厨房,体验大阪的米其林餐厅等等。

  类似的体验见诸各大OTA(在线旅游商)的移动客户端上。前不久,携程APP上线的“当地向导”,就是一种带有社交性质的服务,不仅能够提供“当地陪游”,“包车接送”,还有“特色体验”服务,由平台甄选出一批具备独特技能的达人向导,结合每个目的地的不同特色设计产品,比如跟着当地资深吃货体验美食,跟着当地玩家“买买买”。而“旅途聚会”服务,则是由达人带队的“美食聚餐”、“酒吧夜生活”、“轰趴派对”、CityWalk等线下聚会产品,方便旅途中根据共同兴趣结识陌生旅伴。特别是以美食聚餐、酒吧夜生活为主的聚会活动,填补了自由行中晚上的空缺,满足了年轻人喜欢热闹的特性。携程旅游事业部COO喻晓江表示,实现海量自由行散客和目的地向导之间的直接对接匹配,实现资源、人和信息的共享,使旅游者能够得到更私人化、个性化的服务。

  除了大型旅企,一些小微互联网企业也同样看到了个中商机。近日,广州本土互联网企业也新推出一款旅游社交APP,用户还没出发,就能找到去过的人,可以通过聊天了解旅游特色;还可以在去过的地方留下足迹,以此找到与之志趣相投的朋友。

  新消费??

  社交场景成新流量入口

  事实上,旅游天然自带社交属性的特性,让不少旅企伺机而动,近年来越来越多旅游产品被赋予了社交功能,让旅游变得更为个性化。

  近年来,随着线上流量红利进入瓶颈期,OTA都在探索新的流量入口。在进一步丰富当地玩乐等目的地资源,提供更具针对性服务的同时,社交元素的加入,令OTA能够增加用户的黏度和活跃度,并有望延伸至旅游全产业链的布局。

  铂涛旅行就多次尝试涉足社交领域。铂涛旅行首席营销官路昉硕告诉记者,刚刚结束的大型线上会员活动“爱情训练营”,以铂涛旅行APP互动社区为主要活动平台,有效活跃了平台会员和大幅度增加了话题量,并进一步推广了新上线的私聊功能。铂涛会员与锦江会员经过整合后,有效会员总数超过1个亿。而从会员系统的数据分析,目前90后是整个平台内最活跃且用户基数最多的群体。他们大部分是适婚年龄,不少人都有交友、婚恋的困惑或需求。基于对这一群体的洞察,铂涛旅行发起爱情训练营活动。报名该活动的会员几乎覆盖全国,还包括了东南亚地区,以90后为主,也包括了少部分的70后,职业也是囊括各行各业。

  飞猪在此方面的尝试也不少,例如进行旅行直播,签约旅行达人等,也是在构建社交场景,以期获得更多流量,最终达成更多交易。

  记者观察

  社交旅游

  须把好“安全”关

  在社交旅游这一新兴旅行方式开始风靡时,安全问题值得警惕,以“安全”为卖点的旅游社交平台不见得真正安全。记者发现,将大众普遍关心的安全问题作为宣传卖点的旅游社交平台不在少数,但实际上只是采用实名制这一措施,并无更多增加安全系数的其他保障,安全仅仅成为吸引用户的一个宣传词,而并非赋予更多的实质内涵。

  此外,还有不少人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组团出游,也赋予了社交旅游的性质。但这一行为已经被明令禁止。根据最新出台的《广东省旅游条例》,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组织旅游的名义,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从事旅游经营业务。业界人士表示,旅游业务经营许可的这道门槛设置,实际上也是为在安全方面把一道关。

  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实名制,还可以采取订单跟踪等有效方式,只有多方面确保用户安全,社交旅游才能更可靠,走得更长远。

( 编辑:王擎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