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基金现“到期潮” 近8000只产品或面临退出困境

中国经济网

2018-09-04 14:03

  继三板成指千点关口及三板做市指数失守800点关口之后,新三板行情仍未见“化冰”之势。

  雪上加霜的是,2015年新三板行情火爆之际跑步入场的基金产品面临“到期潮”。在市场流动性不足以及IPO或并购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这些产品同样陷入“退出难”的困境。

  2018年174只基金产品到期

  回溯至三年前,新三板市场行情的确异常火爆。

  2015年3月18日,新三板做市指数正式发布,以1000点为基点。指数推出以后,新三板热度加剧,2015年4月7日,新三板成指站上2134.31点的最高点,新三板做市指数也创下2673.17点的盘中最高纪录。

  在牛市行情驱动下,大量专门投向新三板市场的专项基金产品涌现。

  据choice不完全统计,2015年有3572只新三板基金产品成立。在随后的2016年,资本涌入更加疯狂,2016年新成立的新三板基金产品更是达到4141只。

  由于这些基金期限大部分为“2+1”(2年封闭期加1年退出期),也就是说,2015年发行的基金产品大部分将在2018年到期。

  然而,三年之后的新三板行情陷入冰点。

  截至8月31日,新三板成指、新三板做市指数分别仅为 981.45点和770.14点,较2015年最高点分别跌去54%、71%。

  Choice数据显示,目前新三板基金共9609只,但仅仅571只产品披露相关数据。这其中的174只基金产品都将在2018年到期。

  到期的基金产品业绩远不如预期

  174只新三板基金募集总额超过132亿元,绝大部分成立于2015年。

  产品到期潮来临,而大面积的亏损却让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措手不及。

  上述174只新三板基金中仅64只披露了成立以来的业绩。其中收益为负值的达42只,占比超66%,其余有22只账面处于浮盈状态,占比34%。

  其中,“华林富贵竹11号”该产品成立于2015年5月,已于今年5月份到期,该产品募资规模达5424.80万元,成立时有42名投资者。

  而在三年时间里却亏损达92.85%,为上述产品中亏损幅度最大的。根据其最新净值日(2018年8月6日),该产品最新净值仅为0.0715。若上述42名投资者未退出,当初投的5425万元,只剩387.87万元。

  据某位机构投资者透露,目前新三板基金产品亏损幅度,从净值来看,亏0.5-0.7元的较为普遍。

  思考投资近期公告称,担任投顾的3只信托产品相继清盘,产品净值均在1元以下。亏损幅度最大的产品净值为0.6146元。其2018年中报也显示,上半年私募基金投资亏损7188.97万元。

  除了提前清盘,大部分私募基金会通过产品延期来度过难关。

  尽管,上述新三板基金产品中,也有3年赚63%的,但一些净值显示为正收益的产品以及未公布产品净值的产品也不容乐观。

  要知道,将浮盈转为收益,这并不容易。如何实现退出也成为大家共同的难题。

  基金产品退出难

  实际上,新三板基金可退出的方式多种多样。

  联讯证券研究院新三板负责人彭海向解读君透露,“目前新三板基金最理想的退出方式仍为IPO退出,可以说是名利双收;其次近两年市场较为活跃的是通过并购退出。而二级市场出售目前从成交量上看不是市场主流。此外,还可以通过协议转让实现退出,包括大股东回购或者股权转让。有一些也会选择基金延期。”

  但有一些投资者在退出的时候遭遇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和2016年间,新三板基金产品参与了941家企业的定增。其中,264只股票今年以来一直没有交易,成交不活跃的股票超过600只,占比近七成。

  申万宏源新三板小组主管刘靖表示,“这些基金产品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实现退出会很难。目前二级转让流动性弱,大宗交易撮合难、定价也难。”

  彭海也表示,“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基金组合中或多或少会有不达预期的公司,净值评估方面会比较困难。在到期时退出流动性不足会导致估值会折价。”

  一个典型例子即ST明利(831963.OC),目前该公司前十大股东中还有3只基金产品,但是目前其股价仅为0.07元,与之此前的定增价格2元/股相比,下滑近96%。

  此外,刘靖还认为产品到期退出时会遇到其他问题,例如,IPO与并购不确定性大,管理层回购价格谈不拢以及管理层没钱。

  新成立基金数呈断崖式下跌

  市场人士认为短期退出难的局面很难扭转。这也让新基金望而生畏。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18年新三板新成立的基金产品仅为131只,创出历年新低。相对于去年同期减少上千只。也仅为2015年、2016年高峰时期的3%、4%。

  对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刘靖认为,“主要是基金大面积亏损,没有好的盈利模式,募不到资金。”

  彭海也分析称,“一方面由于宏观政策影响较大,新的资管新规执行以及去杠杆的政策大背景下新产品成立和募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也是跟市场环境有关,IPO的标准和新三板的行情都是制约因素。”

( 编辑:刘小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