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登新谈分层:降低投资者门槛有可能但没必要

中国网财经

2015-11-20 16:43

  中国网财经11月20日讯(记者 郑岚予)证监会的新三板分层制度甫出台,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网财经第一时间连线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短短不到半个小时的采访里,董登新强调最多的四个字就是“信息披露”。

  信披到位,投资者就会买者自负

  “新三板最大的特点和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作为一个场外市场,这是监管最大的难题。”董登新对中国玩财经表示:“新三板的分层主要以监管功能为导向,同时为投资提供一个基本的分类指导。”董登新称,新三板分层后可以看到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挂牌公司具备不同的信息披露的质量,挂牌标准也会有所差异。重中之重的是规范了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监管,提高了新三板公司的透明度。

  董登新认为,新三板分几个层次并不重要,其目的和动机才是值得去关注的。他表示,根据国际惯例,企业的分层是按照信息披露的质量去划分的,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决定了企业应该所处的层级。“新三板的企业多为小微企业,块头小,规模小,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不是十分完善。而新三板允许挂牌公司们存在巨大差异,这是其包容性决定的。”

  董登新对中国网财经称:“新三板的分层除了信息披露之外的考量都是没有用的。在我们的股市里,无论是场内市场还是场外市场,信披都是作为投资者一个重要标的去体现的,只要一个企业的信披足够真实详尽,投资者就可以做到买者自负。”

  不赞成降低投资者门槛

  但是,董登新不认为分层制度会使大批投资者聚焦在高层。“有的投资者属于风险偏好型,他就是要在沙子里淘金,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赌徒心态,越是信披不充分越被认为能发现金子,而在一群信披特别充分的白马里则很难找到黑马。”

  董登新口中的投资者主要指的是机构投资者。董登新告诉中国网财经:“降低投资者门槛是有可能但是没有必要的。新三板作为场外市场是风险比较大的,所以新三板最好保持它的‘机构市’的特征,因为我们的场内市场没有资格做成‘机构市’,由于大量散户聚集变成了典型的‘散户市’,这不得不说是A股市场的悲哀。”董登新认为新三板投资者最好的组成模式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有钱人和富人构成的散户作为补充”,原因在于“这样的组合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为将来的A股市场去散户化提供了借鉴意义。”

( 编辑:王颖 )

直播·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