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后市场时代 企业该何去何从?

南方都市报

2016-09-01 07:48

  8月30日,南都·博融“投融荟——— 企业投融资培育平台”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上市培育年度峰会,围绕“新三板后市场时代,企业该何去何从?”这个主题,新三板行业专家、知名风投、大型券商,顶尖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和机构展开了热烈讨论。

  80%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没有融到资、又没有交易量,那到底还要不要挂牌新三板?对此,南方都市报相关分管负责人现场作答:新三板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是企业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再融资、提升企业自身品牌的一个平台,建议适合上新三板的企业选择这个平台。

  大咖云集:数位新三板专家羊城论道

  对于这场新三板市场的年度盛宴,业内期待已久。尤其是在新三板市场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之下,各方利益相关者迫切想从专家口中了解新情况,进而得到权威建议。

  当天,投融荟平台特邀著名市场型实战专家程晓明,与著名上市培育专家、广州博融董事长付廷席作了主题演讲。此外,投融荟平台还组织了中科招商、中伦律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中泰证券和博融智库等各路精英齐聚一堂,论道新三板,精彩不断。

  本届峰会一大看点,便是深度解析中国新三板相关政策及发展趋势,讨论新时代下的投融资模式创新。具体来说,峰会分为三个模块:

  一是解读新三板后市场时代,让您紧跟时代步伐;二是名家论道新三板,思想火花激烈碰撞;三是优秀项目路演,搭建资本和企业“非诚勿扰”相亲平台。

  通过主题演讲、嘉宾对话、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现场顾问,行业领袖、实战专家及企业界重量级嘉宾围绕发展趋势、政策解读、案例分享、挂牌策略、融资方案、规范自律等内容展开讨论。

  新三板现状:融资功能差、交易量低

  截至8月30日,新三板的挂牌企业达到8890家,是沪深股市上市企业数量的3倍多。

  虽然在新三板的挂牌企业数量远远超过在上证所、深交所上市的企业数量,但总股本却只占沪深两市上市企业总股本的1/10不到,交易量更是一直备受诟病。据了解,挂牌新三板企业中有成交量的企业家数仅占9 .8 %,超过90%无成交。

  企巢商学院院长程晓明在主题演讲上表示,今年新三板虽然融资已超800亿元,但新三板的融资功能很差,交易是融资的基础,而目前新三板日交易量只有几亿元,这样看来新三板的交易并不活跃。

  “用新三板拉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治理与管理水平最不明显”,广州博融董事长付廷席表示,到目前为止,新三板还有几大战略功能没有实现,包括用新三板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

  今年5月27日,新三板分层标准正式公布。据了解,目前已经挂牌新三板的企业中基础层达到7937家,创新层企业只有963家,仅占10 .7%。付廷席表示,用新三板股价繁荣活跃,带动创业创新功能未能实现。

  为什么新三板发展到目前,80%以上的企业尚未实现融资、转型升级等功能?

  付廷席认为,一方面是法律障碍,为了防范非法集资,《公司法》对股东人数的限制是民间资本难以进入相对成熟的实体经济企业的第一道栅栏。

  另一方面,挂牌服务供给侧的严重不足也是制约新三板发展的一大障碍。付廷席表示,在118家券商中,具有保荐资质的只有80多家,但是具备新三板挂牌条件的企业有1500万家,这就意味着每家券商要对应服务20万家企业,券商根本没有时间给企业做精耕细作的深度服务。

  指点迷津:企业到底要不要挂牌新三板?

  既然80%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没有融到资金,又没有交易量,有的企业甚至治理结构也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变化,那企业到底还要不要挂牌新三板呢?

  事实上,对于新三板投资门槛也有所降低。程晓明表示,此前,新三板禁止个人投资者,股东有200人的限制,并且起投是3万股起不能拆细。而现在允许个人投资,只不过有500万元的投资门槛,并且股东人数可以突破200人,起投拆细到1000股。

  中泰证券广州总经理赵桂郴在话题讨论中表示,从发现价值到促进交易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新三板的诸多天花板已经打开,限制也减少了,包括新三板个人股东股权质押等限制也放开了,对新三板未来的发展还是有信心的。

  广东金融创新研究会会长何五星认为,从空间上来讲,新三板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从时间上来讲,现在是挂牌新三板的最佳时期,目前新三板处于低谷时期,有向上发展的潜力。

  中科招商执行副总裁初志明表示,新三板有助于挂牌企业“开智”,不仅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更让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实现合法规范经营,最终步入良性循环发展。“企业就像是健美先生,必须把每块肌肉都练好,而新三板就为企业的增肌塑形提供契机”。

  作为刚挂牌新三板的民营企业中的一员,宁波德沃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潘云表示,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不改变股权结构就无法改变治理结构,也就无法改变人才结构和业务结构,通过挂牌新三板后改变了“拍脑袋”的决策方法,改善了公司结构,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

  对于新三板的政策策略,程晓明建议,首先是要丰富产品和制度供给;其次是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机构投资队伍,强化主板券商组织交易功能,稳步提升市场流动性水平;再次是坚持独立的市场地位,公司挂牌不是转板上市的过渡安排,研究推出全国性股转系统挂牌公司向创业板转板的试点,建立全国股转系统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合作对接机制。此外,现阶段不降低投资者准入条件,不实行竞价交易。

  如何让新三板的融资功能真正得以实现,付廷席认为,首先是应该修改影响投资“脱虚入实”的法律法规,规范部门任意性规定;其次是对银行、投资机构、管理咨询、会计师、律师等立即放开新三板保荐牌照,以责任自负、法律连带、尊重市场、自主选择的原则,放开中小企业寻找保荐辅导机构,形成充分竞争,择优劣汰。

  现场直击:名师专业“把脉”路演项目

  除了年度峰会,当天投融荟平台还举行了企业路演活动。武汉中移信联科技、盛林蓝莓集团、广州佰聆数据、爱国者诚信联盟等企业代表向嘉宾展示了企业发展历程及创新商业模式,其中既有已经挂牌新三板的上市企业,也有极具发展潜力的公司,他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寻找融资机会和专业指导。而现场多位创业导师,也纷纷对于两个创业项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受益于花青素的保健作用,许化礼萌生了在国内推广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蓝莓的念头,经过近6年的经营,盛林蓝莓集团已建立完备业务板块,也推出了有专利的新型产品。但资金、管理等问题堵住了扩大规模的发展之路,面前的困境促使他们找到了投融荟平台。

  而作为一家已经挂牌新三板的公司,广州佰聆数据拥有核心技术、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稳定客户群,但这群技术精英们并不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他们提出了在2 0 1 6年融资3000万元、2017年融资8000万- 1亿元,用于拓展客户领域和区域,发展互联网广告投放业务。

  虽然已经挂牌,但新三板交易不活跃限制了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可能,佰聆数据董秘屈吕杰告诉南都记者,“我们来投融荟平台就是寻找融资机会,同时希望向专家们取经如何用好、用活新三板挂牌的优势”。

  当天的路演活动,场上的创业名师们当场指点迷津,答疑解惑。

  对于盛林蓝莓的项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朱娟就指出,农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土地产权使用权、环保生产的问题,必须做好规范管理,才能争取政策扶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与广州佰聆数据一样的已挂牌企业,广州博融董事长付廷席建议,应该快速整合嫁接并购重组抢占资源,做好市值管理,学会乘势而上,借力整合。

  由南都搭台的“投融荟”,正是一个整合了各方资源的优秀平台。在活动现场,有企业代表已经感受到“投融荟”平台带来的集聚效应,不仅将急需优质项目的投资方与急需融资和相关服务的企业嫁接,而且提供外围指导乃至宣传推广,给优质项目插上资本的翅膀。

( 编辑:王文举 )

直播·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