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新三板企业妖魔化

中国证券报

2016-11-05 14:18

  今年47岁的平洪涛是玫瑰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总裁,他不但具有23年的金融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经验,更是新三板市场的倡导者与最初践行者。在很多身边人的眼中,平洪涛就是新三板市场中的“老炮”,由他掌舵的玫瑰资本在业内以精准投资著称,目前也正在申请新三板市场的做市商。日前,平洪涛接受证券时报记者的专访,畅谈对当下新三板市场一些热门话题和焦点事件的看法。通过他独特的视角,解析专业人士眼中的新三板市场。

  解决流动性最迫切

  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要求加快完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并提出研究新三板公司转板创业板相关制度等。

  一时之间,有关新三板挂牌企业转板的话题开始甚嚣尘上,更有人认为接下来将有数量众多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转板创业板。但是在平洪涛看来,新三板在现阶段最需要解决的并非是转板问题,而是整个市场的流动性问题。

  “对于新三板市场而言,如果仅就转板和解决流动性这两个问题而言,目前最为迫切的还是流动性问题。”平洪涛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在目前阶段,外界对新三板挂牌公司转板的期待应该包含了解决流动性,加之创业板市盈率目前更高一些,可以给公众公司带来更好的估值。但是由于新三板属于场外市场,采用的是柜台交易方式,所以流动性的解决仅仅依靠降低投资者门槛,并不能根本上解决,至少不可能达到主板的流动性程度。

  平洪涛说,场外市场的柜台交易特点、存量股份挂牌转让特点,怎么能去对比主板的“连续竞价”、“增量发行”制度呢?单是存量股份转让这一点,就决定了新三板企业可转让的股权,基本是企业大股东以及高管的股权,相对于主板企业“增量发行”的股权(基本为了二级市场的短期价差收益而来),其股权的稳定性是先天的,这也直接导致了新三板企业的股权具有先天的惜售特点。

  市场中诸多研究并提倡解决新三板流动性的各类方案,并没有从根本上搞懂新三板市场的来龙去脉,这个问题更深一层的问题其实是退出。但是新三板的退出,单纯依赖流动性是解决不了的,新三板退出流程的最佳解决方式是新三板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培养,只有形成专业、规范、有效率的投资机构群体,才能解决新三板的流通问题。

  从目前国内泛滥的流动性现状来看,这个群体的培育时机近几年有很好的前提环境,证监会以及中基协近两年对投资机构的规范治理也包含了这样的初衷。另外,现在一直在实行的券商做市商制度,这的确有些难为券商了,这是非要让一个裁判员兼职去做运动员的事。好在目前正在面对投资机构逐步放开做市商准入,未来只有投资机构主导了做市商的数量比例,市场才会出现持续稳定的流动性。

  “因为运行制度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新三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平洪涛认为,就某种程度而言,新三板市场作为一个相对主板市场来看,市场化程度先天更高一些,如果逐步完善了自身的各项职能和规则,挂牌企业就基本可以实现自身的诉求。并且,目前主板上市制度也在酝酿市场化进程,一旦完善落实,主板上市的稀缺性红利消失,新三板挂牌企业也就不会选择转板。“事实上,新三板在前面的9年里一共转板了11家,其中两家我们也有投资。这些公司所谓的"转板"实质上是新三板公司的摘牌,重新进行IPO,这只是整个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各市场差异化造成的阶段性红利。”平洪涛认为,“今后,我们不会再主动做新三板公司的转板,因为我们更看好新三板市场自身的未来发展。”

  解决好融资这个问题

  日前,吉林省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根据券商的介绍,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需要分别支付给券商、会所和律所数额不等的费用,现在市场价格分别是150万元、50万元起和30万元,总的费用大概在200万元至350万元之间。除此之外,还要补缴前两个年度及今年年初至今的各种税费,合计也要在几百万元。挂牌之后,不但要按照国家的规定依法缴纳各种税费,还要按照员工名册和员工签订正规的劳工合同,还要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同时,每年还要交给券商20万元至30万元的督导费用,每年交给会所10几万元的审计费用,每年交给律所10万元至20万元的服务费用。这些费用加在一起,公司的经营成本就将大大提高。

  “费了一番周折之后,如果成功挂牌新三板却不能融资,那真的是有些得不偿失了。”这位企业负责人认为。而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这家企业负责人的观点的在现阶段具有一定代表性。

  对此,平洪涛表示,经过股份改造之后的企业,通常都有着清晰的定价体系。一些新三板公司之所以在上市之后融不到资,更多还是投资人在进行尽职调查之后对企业报价不认可,当然也存在挂牌公司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只能挂牌公司自己寻找渠道,和投资者进行沟通,另外督导券商也是不错的沟通渠道。

  根据平洪涛的观察,从单个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需求来看,新三板挂牌企业并非完全是为了融资而挂牌。作为一家在国内资本市场挂牌的公众公司,因为经过券商、会所、律所、评估机构等的层层把关,成为挂牌公司后又要持续被多方监管,那么企业的规范程度、商业信誉、客户认可度等等,都是优越于非公众公司。毕竟,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呈现的公众公司,仅仅只有12000家左右,还不到中国工商登记企业的千分之一。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公司最有可能在新三板市场实现融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那些打算在市场中融资的新三板企业。

  平洪涛说,这个问题的核心一定是企业自身。有两个问题是决定企业能否实现融资的核心:一是企业要具有令人信服的持续盈利能力。过去的数据可以说明企业的经营轨迹,这也给投资者依照经营惯性判断今后的情况;二是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新故事。这个也是目前轻资产类企业在融资时的重点,甚至有些公司因为只推崇这个点就融到了资。“上述两点只是核心,围绕着这两点展开,是一个详细的尽职调查过程。”平洪涛说,换言之,企业是完全可以了解到投资者的尽职调查事项的,只要企业做到了就基本可以实现融资目的。

  不要把企业妖魔化

  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已经突破9000家。有人认为,随着监管的趋严,新三板企业的挂牌洪峰已经过去,未来将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时期。

  对此,平洪涛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任何事物的发展,各个阶段比较起来都不会是均衡的,这是自然规律。10年前,我们对新三板未来挂牌数量有一个自己的测算方式:参照主板上市公司的数量,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以主板数量的3倍为轴心波动,低时不会低于2倍,高时不会高过4倍。

  “目前就数量而言,的确是到了新三板的后半场了,所以券商也基本开始了精挑细选的推荐。”平洪涛说,另外,之前有些企业是通过鱼龙混珠在新三板实现了挂牌,这样的企业并未被深究企业自身的后续发展思路,因此后期陆续必将发生的退市、调整引进新业务、甚至被收购壳资源,而这无疑给那些新的、有挂牌需求的企业提供了进场机会。根据我们多年来的观察,这部分企业应该不低于3000家。

  伴随着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的激增,一些负面消息也不断传出。例如,新三板挂牌企业圣荣沐的实控人、法人代表、董事长兼总经理失联;督导券商发现森东电力的现任董事、监事、高管人员不见踪影,公司生产车间也没有员工在岗、生产停滞;刚刚挂牌两个月,鑫岳影视的高管就接连出走;双发股份被主办券商发现拖欠员工工资已经达到8个月之久;微网信通汇展股份北方新媒等多家公司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行为......

  “这其实是所有行业起步时都会出现的一个现象,也是非常正常的,万万不可因此而将新三板企业妖魔化。”平洪涛说,新三板开始于2006年,当时有推荐资质的券商不过7家,但真正放量是从2013年底开始的。这期间,推荐资质的券商猛增至80家以上,券商开始跑马圈地并盲目推荐。这些年,我们在投资中遇到的很多企业,经过尽职调查都被我们劝退了,不建议他们去挂牌。理由不一而足,但核心问题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在目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很多行业和企业根本没有后续增长的能力;二是很多行业和企业的利润,一旦作为公众公司被规范后,将举步维艰,甚至规范即意味着倒闭。

  虽然新三板市场在现阶段出现了这一系列的问题,但平洪涛坚持认为这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近段时间,我们和几家合作多年的券商在沟通中发现,大家都已经重新界定了今后对于推荐企业的要求,简单讲就是门槛高了,且并不是单指财务数据的门槛提高,这自然也就避免了个别企业造假挂牌、融资套现的情况发生。”平洪涛说。

( 作者:孙宪超   编辑:胡雨 )

直播·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