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马太效应加剧 定增融资目标仅完成15%

新三板府

2016-11-22 09:10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一直是市场经济中的自然法则。在新三板定增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月度定增融资额已连续6个月低于100亿,10月的融资额更是降至47.91亿的低点。另一方面,“马太效应”也愈发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前10个月定增募资923亿仅完成目标15%

  股转系统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三板共计实施2227次股票发行,占拟发行次数的32.73%;实际募得资金923.6亿,占拟募集资金的14.5%;乍一看,实施占比确实不够高。而去年同期共实施定增1984次,募得资金896.3亿,分别占拟实施总量的38.54%及25.71%;实施完成的次数及金额环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2.25%及3.05%。

  这样看来,相对去年,今年新三板定增融资在完成实施次数和总金额方面都有所增长,但完成计划却不及去年。这一方面源于市场融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则受困于市场流动性并未得到有效纾解。

  认购延期VS 百亿融资马太效应

  2015年以来,募资金额呈现缓慢上升状态,并在去年11月份到达新三板历史最高峰,当月融资211.59亿,进入2016年后,融资热度下降,今年10月份,新三板募集金额仅47.91亿元,创去年3月份以来最低,相比去年同期的149.33亿元下降67.92%。

  另外,年初至今共有512次定增方案被暂停或终止。仅11月以来就有75起,其中有83起募资金额过亿的定增方案被终止,包括易所试(430309.OC)的50亿募资,蓝山科技(830815.OC)的22亿募资、恒大文化(834899.OC)的15亿募资计划等,当然恒大文化未完成募资就在新三板转身了。广证恒生研究认为,募资情况完成率低,未达到预计募集资金的案例占比增加,正反映了当前新三板市场融资难度增加。

  目前新三板市场整体情况是流动性差,企业成长缓慢,大型公司的融资都有一定失败的风险,小公司更难融到钱。尽管融资环境极为恶劣,今年也有4家挂牌企业抛出了百亿融资方案,这也印证了府爷开头所说的“马太效应”。四家企业分别是九信资产(831400.OC)、伯朗特(430394.OC)、华龙证券(835337.OC)及神州优车(838006.OC)。

  定增次数前五:京、粤、苏、沪、浙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定增次数排名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及浙江,完成定增金额分别为260.6亿、162.6亿、73.4亿、108.9亿及149.4亿。同时,这五个地区的定增金额约占全部的59.6%,超过五分之一的当地挂牌企业实施过定增。

  PE/VC成中流砥柱偏爱高成长企业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来共有2212家投资机构参与新三板定增,同时还有325家PE/VC参与新三板投资,投资金额排名前三的PE/VC分别是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国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今年共投资8家挂牌公司,总投资额达1.46亿。

  根据PE/VC投资的企业也能看出机构投资者的偏好。

  细分行业里挑将军。行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沃土,新兴行业更易聚集大量投资者,而处于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也更易受到投资者青睐,新需求、新技术、新模式下的企业获得资本方式更便捷。

  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企业本身优秀与否也是衡量的标准之一,相关数据显示,11月份有14家挂牌公司融资金额过亿,接近一半的公司2016上半年净利润超过5千万。不难看出,业绩稳定、成长性高的企业更易获得融资。

  合作对象本身素质高。曾有投资者跟府爷开玩笑说,投资者比较害怕“文艺青年”,如果身为老板的人向往“诗和远方”,一般都是投资人敬而远之的对象,说不定哪天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所以企业实控人的素质也是投资考察的一项标准。

( 编辑:张恒 )

直播·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