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三板十大猜想

读懂新三板

2017-01-22 07:29

  新三板迎来新的一年。

  读懂新三板又要掐指计算下,2017年新三板的运势。

  新三板2017年的上上签是否极泰来——2016年新三板的运势不佳,但2017年将会完成绝地大反击。

  对于2017年,读懂新三板有十大猜想。12个月之后,各位再回过头来看预测准不准。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猜想一:五一前公布流动性一揽子解决方案

  流动性,这个困扰新三板已久的问题,将在2017年彻底解决。

  私募做市初步落地,公募入市备战已久,国务院和证监会对新三板屡次提及,2016年,新三板在流动性改善的政策上,算是“万事俱备”。

  作为股转系统最核心的工作任务之一,流动性一揽子方案将在今年推出,具体的时间点应该是在5月份左右,这个时间也是配合今年创新层分层推出的。

  一揽子方案中将包括私募做市落地,大宗交易制度落地,以及公募基金入市等政策,都将在2017年推出。

  2016年新三板饱受流动性之苦,总共250个交易日,80%以上交易日的交易量低于10亿元。

  读懂新三板预测,一揽子方案公布后,日成交额超过20亿元将会成为普遍现象,单日成交超过50亿元也会出现。

  猜想二:创新层必然分出精选层

  创新层企业的绝对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2016年首次分层时,有超过13%的企业进入创新层。假设2017年4月30日,新三板达到12000家公司,那么2017年创新层公司至少1560家。考虑创新层的维持标准比进入标准更低,企业更熟悉创新层标准,今年创新层公司数量只多不少。

  哪怕是1560家创新层公司数量,也远超上海交易所不到1200家的上市公司数量,接近深交所1800多家的公司数量。创新层数量过于庞大,当一个政策只是针对新三板的优质公司,结果享受到该政策的公司数量竟然比上交所的公司总数还要多,这就很难落实政策的差异化。

  “精选层”势在必行。

  2017年,新三板必然要分出一个比创新层更精选的层,读懂新三板姑且称之为“精选层”。

  另外,一旦放风出来推出精选层,“IPO集邮”投资者都会转向“精选层”集邮。

  猜想三:投资机构退出踩踏,血流成河

  在资本市场,所有的买,都是为了卖。不是所有的卖,都会有买,这就是新三板的尴尬。

  2015年是新三板第一波大牛市,套进去的无数资金,而且大多数都是高价参与定增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4、5月份有193支名字中含有“新三板”的私募基金备案。

  有进总是有出,2015年成立产品时,都没有预料到接下来两年的流动性困局,绝大多数采用了1+1,2+1的结构,这意味着2017年是一个产品退出的高峰年。

  要退出可不容易,牛市中融资最多的中科招商,在复牌后股价已经跌去了一半,其他新三板公司质地更差,流动更糟糕,只能自求多福了。

  对于没有被套进去的投资者,准备好银子,迎接带血的筹码吧。

  猜想四:IPO概念股套死一批人

  “集邮策略”是新三板个人投资者们的一大发明,已经被证监会受理的70家新三板企业都已经成为饕餮盛宴,早期参与“集邮”的投资者都赚钱了。

  天下哪有让“韭菜们”都赚钱的道理!先到的享用大餐,后到的跟着喝汤,最后参与买单!才是朴素的真理。“世风日下,集邮股的风光日子结束了”,在读懂新三板的投资者群里,早期的集邮党这样说。

  拟IPO公司的价格在越来越贵,投资者获利的空间在大大减少,风险在大大增加。最近停牌扶贫概念股金丹科技,股价从2016年8月7块多钱每股,一直涨到了停牌前的33块,涨了4倍多。一家乳酸生产企业的估值达到了60倍。

  目前300多家公告上市辅导的新三板企业,集邮爱好者们,祝你们好运。

  猜想五:天堂和地狱,市场两极分化

  好公司和烂公司要都一样,那就没天理了。

  2015年炒私募,2016年炒“集邮”,热闹都过了之后,2017年将重新回到对公司的质地追求上来。

  一万家企业的新三板太大,优质的企业只是少部分,真正的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太少。最终投资者、投资机构只会把目光聚焦到新三板一小部分头部公司上,这才是最有生产力,最有效的对接。

  2017年是扩容后的第四年,真正的优质成长股已经崭露头角。结果就是,顶端头部公司将会上天堂,享受接近于主板的估值、流动性和市场关注度。而大多数行业不好、竞争力不强的烂公司下地狱,除非破产或者董事长失联,才会出现在新三板的八卦新闻中。

  猜想六:摘牌!摘牌!摘牌!

  10000家挂牌企业,其中指望趁着市场早期浑水摸鱼者大有人在。不客气的讲,除非投资者眼睛瞎了,否则这些企业很难得到投资。

  没有市场能承担起无限量的企业,纳斯达克也不行。从1985年到2008年,美国纳斯达克有11820家IPO,但同期退市数达到12965家。

  2016年因为各种原因摘牌的企业有56家,摘牌潮已经开始了。如果简单预估有5%的企业摘牌,2017年保守500家摘牌吧。

  猜想七:新三板股权融资破2000亿

  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表《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要求积极发展股权融资,加快健全和完善多层次股权市场。证监会的反应是积极的,仅11、12两月就核发了98家公司的IPO批文,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短期内恐怕难以停下来。

  2016年新三板企业总的融资额大约1280亿元左右,和2015年大致持平,但在挂牌企业数量突破万家的背景下,今年三板市场的整体定增规模显然是在缩水。

  股转系统刚刚完成重要人事更替,董事长杨晓嘉退休,总经理谢庚出任董事长,证监会非公部副主任李明任总经理。新官上任三把火,领导们面对这项党和国家交给的重任,想必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2015年新三板融资额1214亿元,2016年限制类金融企业,融资额达到1478亿元。根据统计,2016年主板发行新股215只,历史排名第四,新股募资1424亿元,新股募资金额不大,而融资的总额达到了1.46万亿元。2016年总的募资金额达到了1.62万亿,成为了历史第一。

  虽然A股的募资一部分成为了企业的银行理财产品,并未投入实际的生产中,但不可否认在宏观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资本市场承担了相当部分为实体经济输血的功能,沪深交易所的任务完成的不错,皮球该踢给新三板了。

  IPO通道已经逐渐放开,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IPO,在申报之前完成一轮融资已经成为新三板企业的常规选择。2017年会有更多明确新三板定位的政策出台,对于企业能明确选择资本市场发展路径,融资会进一步放开。

  读懂新三板拍个脑袋,2017年新三板股权融资额破2000亿,相当于在2016年的基础上增长35%,对于新三板这样迅速扩张的市场来说,完成难度不大,各位股转领导们也能向更高一级领导汇报工作。

  猜想八:O2O,“互联网+”企业排队挂牌

  读懂新三板掐指一算,他们也该来了。

  关注一个微信号送鼠标垫,下载app一分钱买大西瓜,一分钱上下班…过去几年,他们是伟大的“慈善家”,他们是“倒贴经济学”的开创者,他们将投资人的钱化为消费者的补贴。

  他们就是过去几年创业浪潮下成立的各种o2o,互联网+创业公司。他们虽然不赚钱,但都已经估值上亿了,寒冬中他们一定会熬下去,为了投资人账面上的估值。

  好在根据挂牌规则,2014年及以前成立的公司已经具备2015、2016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符合挂牌规则。在互联网的寒冬之下,这批O2O,互联网+公司将排队登陆新三板,希望他们能在新三板度过这个冬天。

  猜想九:雷、雷、雷,比2016年更多的雷

  2016年,地雷一大堆。枫盛阳跌幅80%以上,明星公司中搜网络也跌去了80%,明利股份大跌70%,董事长跑路的展堂科技,复牌暴跌的明利股份,这些都仅仅是一个开始。

  上月财政部发布新规,新三板创新层挂牌公司和面向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债券的公司,应视同上市公司,其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应于2018年1月1日起执行本批准则。

  新三板企业突破一万家,股转系统的重心已经从挂牌企业数量的增加转变到存量企业的监管和服务当中,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2016年下半年股转系统对于主办券商的处罚明显增多。

  并非挂牌新三板才会爆炸,新三板只是现实社会的投影。一万家公司,新三板质地参差不齐,2016年的雷声只是一个开始。

  主办券商不再护短,股转系统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现实社会的爆炸都会在新三板上演出,2016年许多企业融资困难,业绩变脸会更频繁发生,会计事务所无法出具无保留意见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

  投资者看好自己的口袋,一旦踩雷,血本无归。

  猜想十:原始股传销被打击,中国华尔街之狼进监狱

  还记得《华尔街之狼》吗?一群在法律边缘的股票经纪人,依靠把垃圾股票卖给贪婪而无知的投资者发家致富。

  新三板的华尔街之狼早就存在了,他们往往扮演成美女(没准还真有美女),用微信,电话,各种群的方式筛选出那些对新三板一知半解,但是又想发财的投资者,话术无非是“马上要上市”、“明年利润翻番”等,用协议交易的方式把远高于实际价值的股票卖给投资者。

  过去一年多,读懂新三板接到一批又一批被“新三板之狼”忽悠过的投资者的控诉,一些投资者也在向公安机关报案。

  中国的新三板之狼会比华尔街之狼更幸运吗?在爱民如子的证监会和公安机关的关爱下,恐怕不会。

  读懂新三板估计,今年原始股销售会被重点打击,有人会进监狱。

( 编辑:金易子 )

直播·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