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准精选层”企业态度暧昧 真假“IPO”概念满天飞

中国网财经

2017-03-02 10:04

  中国网财经3月2日讯(记者 张恒 实习生 李响)“精选层”和“IPO”是现在新三板市场上两个风口浪尖的词,“精选层”的标准也让各大媒体推测了个遍,而企业们则不像当年进创新层那么热情,对于自己是否能够进入“精选层”,企业们更关心的似乎是“IPO”这个标签能否贴在自己身上。

  这种心态来源于“IPO集邮热潮”,于是跟风接受IPO辅导的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而另有目光深远的市场人士试图从零碎混乱的现象中窥见新三板的前景。“精选层”的标准几何?企业主们怀揣的心思是什么?“精选层”的功能与创新层和基础层有啥不同……这些疑问长着翅膀在市场中飞来飞去,归根结底,新三板未来的走向才是压向大家心里最大的石头。

  标准不一、万千猜想的“精选层”

  “精选层”的设立标准目前是个谜,众口铄金,看上去都有道理。据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发现,市面流传的共同标准为满足5000万净利润、股东人数在200以上、无违规情形、估值合理。

  目前流传的“精选层”标准(数据来源:网络 表格制作:中国网财经)

  新鼎资本董事长、“啃哥”张驰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精选层”的推出尚未得到官方正式确认,在此前提下对所谓“精选层”标准也只能仅限于猜测阶段。张驰认为,“精选层”的标准和创新层的标准的方向一致,其标准在要求上将进一步提高,“不会是单一的利润指标或者成长性指标,个人猜测‘精选层’与创新层之间存在延续的因果逻辑,所以‘精选层’也许分为三个标准:第一,‘精选层’企业的利润可能会提高到3000万;第二,‘精选层’的企业收入也许要求70%增长;第三,‘精选层’可能会要求10家以上做市商或者10亿以上市值。”

  有接近股转的人士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股转方面还在对“精选层”的政策进行密切讨论但并没有完全定型。该人士称:“政策落地会很快,以便于尽快明确新三板的成长方向。”

  相关分析人士对中国网财经记者指出,“精选层”的推出,意味着“精选层”中可以进行竞价交易,能够改善新三板的流动性,提升估值,同时也将方便更多的资金进入。

  张驰对此表示认可:只要新三板里面属于5%的“精选层”的流动性改善了,创新层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甚至基础层一部分企业流动性也会有一定的改善。因为很多资金看到“精选层”流动性改善,就会去追逐创新层未来能进入“精选层”的企业,同样的道理一些“准创新层”的潜力企业也会受到应有的关注。这是一个传导效应。张驰对中国网财经称,现在的新三板市场太缺少“榜样”和“旗帜”了。同时,张驰坦承,未来的新三板流动性趋势一定会是精选层大于创新层大于基础层,整体流动性的改善指日可待。

  “各怀心思”的企业们

  面包会有的,理想十分美好,现实未必骨感,只不过有些企业已经不想再等了。

  上陵牧业董秘沈致君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就明确表示,“如果上陵牧业能上“精选层”,依然还会考虑IPO。”

  沈致君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主体是“国家队”,国家不可能不对其“偏心”,其估值和流动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远远优于三板;其次,三板的大发展是必然的,但有个过程,创新层推出快一年了,配套政策仍无下落。“如无降低门槛等实质配套政策,分层之上再分层没有什么实质意义。”沈致君表示,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手段,发展才是目的。“目前奶牛养殖业恰逢行业三年春天,抓住这一机遇推动上陵牧业发展是战略选择。一边是IPO后的高估值和高流动性,一边是三板发展的过程缓慢,选择自然就很清晰了。新三板的“精选层”最终将和A股齐头并进,量价齐飞,但企业等不了,行业机遇更为可贵。”

  某符合传言中“精选层”标准,且已经接受IPO辅导的企业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期待企业在“精选层”有一定的利好配套,可使企业发展更快;但更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资本市场,助力企业腾飞。

  民生证券新三板首席研究官伍艳艳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创新层之所以未能达到公众预期,很大原因是没有相关配套制度的推出,仅仅是将新三板的股票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划分。而从2月26日证监会副主席赵争平的讲话来看,再分层制度可能是新三板各项制度改革的起点:混合交易、公募入市等制度改革很有可能在“精选层”推出,更加严格的监管和信息披露机制也有可能应用于“精选层”。

  伍艳艳续称,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部分券商逐渐缩减新三板业务、减少人员配置,将挂牌业务放到场外市场部,更有多家券商退出新三板做市、研究业务。“精选层”如果推出,预计券商的目光将重新聚焦于“精选层”,在各项相关业务上加大力度;同时,预计“精选层”公司将得到券商更多的投研等方面的服务,“精选层”公司所受到的服务和关注有可能达到与主板公司相近的水平。

  “ 精选层”功能大猜想

  在采访中,伍艳艳对中国网财经记者阐述了“精选层”应该具备的四大功能:1、交易功能:通过交易制度等制度改革提升流动性,让“精选层”变成一个交易较为活跃的市场。2、融资功能:更加充分地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让企业更方便地融资。3、定价功能:将“精选层”整体估值提升到合理水平,缩小一二级市场间以及与主板市场的“剪刀差”。4、机构退出功能:缓解创投私募等机构退出压力,形成更加良好的退出机制。含有竞价交易功能的混合交易制度;公募基金入市制度;投资者门槛降低;实行差异化监管这些配套的政策则显得尤为重要。

  天星研究所副所长王晨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无论如何分层,其核心都是制度的差异化管理。当前困扰新三板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流动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退出渠道就不会通畅,大规模的资金就不可能进入市场。因此,“精选层”未来的配套政策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释放流动性相关的“一揽子方案”。而想要解决流动性问题,需要在交易制度和投资门槛两个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交易制度方面,当前的做市制度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在做市商扩容的同时,引入竞价交易等交易方式,活跃市场;同时需要尽早出台大宗交易方式,避免当前做市交易中存在的“对手间难以大规模买卖”的问题。在投资门槛方面,目前的500万的门槛偏高,参与者绝大部分只能是券商和私募机构;而对于“精选层”中的企业,风险相对较低,因此通过降低门槛、引入新类型的投资者,来为市场引入“源头活水”,同时进一步加强监管、强化信披,来保证“精选层”中的企业投资风险可控。

  在王晨看来,当流动性问题解决之后,新三板“定价不准确”等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将会为公募基金等大规模资金入场清除障碍;同时,众多投资者担心的退出渠道问题也会得到解决,自然也会增加投资者参与新三板企业一级市场投资的热情,挂牌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会得到根本性改善。

  真假“IPO”混杂 新三板下一步何去何从

  据中国网财经记者走访调查,绝大部分的券商和投资机构都把2017年的投资重点设为“新三板上的拟IPO企业”,有些投资机构甚至出现了“集邮心态”,无论企业自身质地如何,只要有IPO预期,投资机构一般都会高看一眼。

  荣正投资郑培敏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据其观察,现公告IPO的大概300多家。但其中大概有一百多家是“假摔”,根本目的是吸引眼球,拉高其新三板价格。实际上本身的质地,无论是财务质地、公司治理质地、企业的成长性等,都不具备IPO的可能性。而真正有交易机会的,大概五六十家,部分企业由于集邮策略价位较高,考虑未来IPO解禁因素,预期回报水平也有限;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大概只有三四十家。

  同时,郑培敏对“精选层”的推出时间也有自己的见解,郑培敏认为,“精选层”未来一定会有,但今年不太可能实现。所以在他看来所有任何关于“精选层”的讨论,都没有事实的基础。如果非要把创新层中间业绩比较好的定位为“精选层”。应该是本着价值投资中长期投资的这个策略,两三年之后真正的“精选层”出来,仅竞价交易的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

  王晨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挂牌企业‘IPO概念’确实受到市场热捧,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拟IPO企业已经满足主板/创业板上市要求,确实都是新三板上较为优质的标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IPO审核速度加快,市场也对新三板转板‘绿色通道’存在预期。但作为注重价值投资的私募机构,更看重的是企业本身的内在价值,包括所处行业、财务状况、公司治理等多个方面,而并不应该单单以‘IPO概念’来判断是否参与投资。”

  南山资本创始人周运南则对中国网财经记者称,IPO集邮是预期,“精选层”也是预期。未来谁的预期强,谁将会获得最大的市场追捧。取决于两个预期实现的标志有二:一是尽快出现二级市场有过大量交易的新三板企业过会;二是在今年上半年有IPO扶贫概念股通过绿色通道成功过会。“而目前,我们只能等。”周云南续称,“精选层”的导火索也来自于两个,一是股转对创新层差异化制度落地;二是管理层进行明确放风推出“精选层”或直接出征询意见稿。

  2017年2月10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监管工作会议上谈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时指出,对于新三板挂牌企业还需优化分层的制度和办法,新三板既要有苗圃功能,又要发挥土壤功能。让一批创新能力强、诚实守信、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能够转板的就转板,不愿意转板的就在新三板里面绽放”。对于这句非常别致的话有着众说纷纭的解读。而目前创业板公司估值普遍在下降,投资者的热情还集中在per-IPO上,一旦有一天IPO加速使得传统投资概念市场供大于求,创业板和主板与新三板之间的趋同性将逐渐加深,那么新三板是否会在浴火中重生,涅槃为凤凰,会不会有一天在新三板上的优质公司安居乐业,不再想着够着盼着转板?我们拭目以待。

( 作者:张恒 李响   编辑:张炳君 )

直播·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