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进入“调整季” “有进有出”新生态逐步成型

大河网

2017-05-18 07:06

  自4月末新三板创下摘牌数量之最以来,近半个月时间,又有超过30家公司发布拟摘牌公告。摘牌数量的增多,源自新三板体量的不断壮大,其摘牌原因,亦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行业人士认为,新三板终止挂牌数量的增加,能倒逼优化市场结构,实现新三板公司的优胜劣汰。而随着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的持续增加,以及终止挂牌实施细则的发布,主、被动摘牌格局将更为明晰,也更易推进新三板在制度和流动性上的创新与发展。

  新三板“退场数”增多

  在新三板不断扩容的同时,正在出现退场者。

  面对日益临近的年报披露大限,目前不少新三板企业仍没披露2016年年报,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开始发布拟终止挂牌公告,摘牌数量也出现大幅增加。

  就在近日,河南新三板企业鹏飞股份宏源车轮,先后发布《关于拟申请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的公告,其中宏源车轮的理由是为了配合河南宏源车轮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调整的需要;鹏飞股份则同样称是因洛阳鹏飞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调整需要,因此考虑摘牌。

  “河南目前整体新三板企业的摘牌和拟摘牌企业数量并不多,其中部分还是出于IPO的考虑。”一位本土券商人士刘先生向记者表示,去年9月起,从国务院到证监会再到股转系统多次提及新三板市场的发展问题,如何让新三板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成为关键。但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众多,在鱼目混珠的情况下,如何去伪存真,让更多优质企业享受到新三板的雨露成为重点。

  去年10月,监管层下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使一些新三板企业有了被强制摘牌的风险,并选择陆续退出市场。“但总体上看,多数摘牌企业,是出于企业自身处于发展和融资等方面的需求,或转或退。这已经不是经营原因,而是一种战略考量”。

  事实上,新三板摘牌现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所显现。数据显示,虽然去年下半年新三板挂牌数量持续增加,但摘牌数量也在半年时间达到47家,全年共有56家挂牌企业离开新三板。

  而进入2017年,摘牌公司数量则更是与日俱增,尤其是进入3月份以来,每月摘牌数量都在二十余家,其中仅3月21日这一天,就有10家公司同时离开新三板,创造了新三板的历史之最。

  股转系统数据显示,截至5月5日,股转系统共发布了102家公司终止挂牌的通告,含11家创新层企业,这也意味着,今年离开新三板的公司数量,已是去年的近两倍,甚至超过之前几年新三板摘牌数量的总和。

  记者梳理发现,多数今年摘牌与拟摘牌企业,其上市时间多为2015年至2016年,挂牌时间在1至2年。如宏源车轮在2015年5月26日挂牌新三板,2017年4月8日发布拟终止挂牌公告,前后时间两年。再如2016年8月18日正式登陆新三板的柳江牧业,在2017年3月30日拟申请在新三板终止挂牌,时间仅7个月。

  摘牌原因趋于多元化

  记者梳理发现,从4月下旬至今,已有超过35家企业发布了拟摘牌公告,而各家企业的摘牌原因也各不相同。

  卓创咨询分析师刘启明称,目前走入摘牌通道的企业,主要出于三方面的原因:有IPO计划或有并购计划的,这也是前几年摘牌的主要原因。如2014年的16家摘牌企业中,就有12家是被并购的,另有一家为转板,而2015年,直接或间接进入A股的比例也高达66%左右。“仅河南,目前就有12家新三板公司在接受上市辅导,可以说河南的新三板公司,按区域看优质度很高。”

  第二个原因,则是因受到监管限制。如已挂牌的类金融公司,遭遇到“最严融资新规”,而企业为了融资,包括融兴担保山东再担等类金融企业也就选择了摘牌。

  此外,挂牌成本与收益不匹配,也是不少企业选择摘牌的原因。从公告上看,虽然在今年的摘牌企业中,超过七成表示是为了“配合公司战略调整和发展需求”,但从经营状况来看,其真正原因,则可能在于维持挂牌的各项成本压力较大。

  如河南金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3月17日公告称,基于河南金泉控股股东开封市金盛热力有限公司的战略整体布局和经营战略发展规划的考虑,计划将河南金泉组织形式由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拟申请在新三板摘牌。但2016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其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亏损193.99万元、207.37万元。该公司解释称,上半年因挂牌业务管理费用支出较去年增加了230万元,挂牌期间税费增加,人员和薪酬的增加,及建筑安装业特殊行业特点,施工周期长,收入不均匀,造成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出现负增长的短期现象。

  省会计师协会一位人士告诉记者,除挂牌前的一次性费用近200万元外,新三板挂牌企业在挂牌后还会按年度向主办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股转系统、中国结算等机构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此外像财务合规等方面,也会增加企业隐性成本,这也造成了一些企业挂牌后反而出现净利润减少的情况。“所以一些新三板公司挂牌后,发现自己运营成本、管理成本等都加大了,而且还得不到融资,没有可以借助的杠杆,考虑摘牌也就成为一种选择。”

  “今年的摘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可以说两极分化越发明显。”刘先生认为,对于优质企业,新三板已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如柳江牧业,公告虽对摘牌理由没有更多的解释,但从经营上看,其2014年、2015年、2016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84亿元、5.56亿元、3.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02万元、4581万元、3459万元,完全满足IPO的条件,不排除其在摘牌后冲击IPO的可能。

  而对另外一些企业来说,挂牌新三板后既没有二级市场成交,又无法从市场融资,每年还要交付一定数额的维持挂牌费用。选择主动摘牌退市,显然是出于企业经营和未来发展的考虑。“不如用这些钱做一些脚踏实地的经营发展。”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15日,河南共有新三板企业371家,比年初增加29家,此外目前另有16家河南企业待挂牌。河南新三板企业的发展,普遍呈现出较为稳健的上升态势。

  而从股转系统整体来看,虽然摘牌数量创造了新高,但挂牌数量亦出现爆发性增长。截至2017年5月12日,新三板共有862家待挂

牌企业,终结了从2016年12月开始的待挂牌企业持续缩水的态势。

  有进有出的新三板新生态逐步成型

  郑州一家券商经理表示,待挂牌企业数量的增加,与市场对今年新三板出台利好政策预期提高有关。“新三板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4月18日又被纳入国家发改委改革重点工作,之后又出现在《证券法》修订草案中,这都使市场对于新三板持乐观态度。”而其所接触的企业,多数也在积极等待政策出台。

  记者注意到,在目前待审的新三板企业中,“小而精”的企业占据了较大的份额。

  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例,排队的70余家企业中,2016年平均营业收入不足5000万元,超过六成以上的企业,净利润不足500万元。上述券商经理表示,待挂牌的科技型创新型行业,两年一期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的,将列入观察名单,要求出具期后报表;研发型企业如没达到营收1000万元的,需要净资产3000万-5000万元规模,以支撑研发期经营。“虽然有些新三板公司企业的营收不足1000万,但‘两年一期’营业收入相加,则都超过了1000万元,达到了系统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7月1日起,《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将开始实施,至此区域性股权市场将不能跨区经营。刘启明表示,此举目的在于明确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股权市场的区别,在限制区域性股权市场便捷的同时,打开区域市场与全国市场合作的新窗口。“一些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优质挂牌企业,有望转板到全国性股权市场。申请新三板的企业,也可能因此再出现新的增长。”

  在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赢看来,新三板摘牌企业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值得担忧的地方。由于新三板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挂牌数量众多。相比于万家挂牌的体量,选择退市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这恰恰也反映出新三板有进有退的市场化原则。“是一个好现象。”

  “好的企业做大做强,劣质的企业被淘汰,这没什么问题。”他认为,之前部分企业,在挂牌时,有过度包装的痕迹,还有些企业杠杆使用率过高。如今在规范之下,鱼龙混杂的现象会被逐步剔除,慢慢将反映出新三板的应有价值。

  “新三板有着自己的定位和特点,以及很多好的项目和好的商业模式。”刘启明称。而只要有这些优质的资源和公司存在,新三板的价值就始终不会减少。如今新三板终止挂牌数量增加,反能倒逼优化市场结构,实现新三板公司的优胜劣汰。而股转发布的《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也给挂牌企业画了一条线。“主动摘牌与强制摘牌的格局将更为明晰,这有利于新三板未来在制度和流动性上的创新与发展。”

( 作者:程昭华   编辑:胡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