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一周七宗“最”:新华社发文新三板改革箭在弦上

中国网财经

2017-12-01 17:18

  中国网财经12月1日讯 本周新三板市场小幅回暖,从周二开始连续四天以红盘收尾,尽管本周证监会发审委首次出现零通过的案例令人沮丧,但是央媒有关新三板的正面报道,以及股转展开的调研无疑向市场传递了明确的积极信号。今天,中国网新三板的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下本周(11.27-12.1)新三板市场的7宗“最”。

  最看好:新三板改革箭在弦上 多项改革已得到监管层统一认识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三板的低准入门槛、低挂牌成本以及创新市场化制度设计,正使众多小微企业实现借力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然而,近段时间以来,由于面临流动性不足、估值功能缺失等问题,新三板服务小微企业的功能日益趋弱,新三板亟待改革的呼声也愈演愈烈。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监管层对新三板市场的不断摸索,发展问题如何解决的思路正日益清晰明确。可以预期,监管部门将多措并举提高新三板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

  最重要:股转调研三板业务 七方向提问指明改革路径

  近日有媒体独家了解到,全国股转系统向各家券商下发了《主办券商业务开展情况调查问卷》,相关问题涉及主办券商在新三板市场的所有业务,包括业务发展与监管;经纪业务;推荐业务;做市业务;新三板研究业务;新三板资管业务;新三板直投基金七大块。

  全国股转系统表示,此次发放的问卷调查是为深入了解主办券商业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搜集各主办券商对业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深化新三板市场改革提供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问卷内容或指明了未来潜在的改革方向。

  最震惊:证监会IPO审核现“零通过” 近百家企业终止审查

  11月29日,证监会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对三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进行审核,结果三家全部被否。这是证监会发审委历史上第一次零通过的案例。其中一家被否的企业为新三板挂牌企业博拉网络

  博拉网络在此前的10月25日发审委工作会议上,就被暂缓表决。虽然年报数字亮眼,但发审委要求博拉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就净资产收益率显著下滑的原因以及对持续盈利能力影响等情况予以解释。

  最关注:信托兑付延期折射新三板流动性难题

  年底将至,2015年发行的信托新三板产品迎来兑付期。然而今年年中新三板信托产品频发延期通知。

  2015年是信托新三板产品的爆发年,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中,信托新三板产品约有60多只。此后,随着新三板市场的低迷,信托发行便再无新三板产品。在已发行的产品中,期限大多数为两年至三年,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开始,2015年发行的信托新三板产品,即将迎来兑付期。

  最扑朔迷离:调查公准股份 解猪刀术变成财报注水魔术

  公准股份年收入规模接近14亿元,多年净利润均超过1个亿,凭借单一的业务却获得了远超双汇、雨润等业界前辈的毛利率,三项费用率不到同行的十分之一;公司账上常年趴着6亿元现金,不做理财只拿活期利息,但老板却连质押贷款都还不上。

  有记者辗转找到多位公准股份的供货商与客户,他们都否认了财报上的业务往来规模,金额差距少则几倍,多则数十倍。更有供货商反映,公准股份已拖欠货款逾百万,海伦当地的多家供货商已不愿送货。然而,在半年报中,公司应付账款科目记录的却是0元。

  最无奈:百家A股公司跨界小贷 新三板小贷公司1家跑路、5家摘牌

  小贷公司曾是新三板金融类企业中的主角:挂牌家数占新三板金融企业的半壁江山。这种势头在去年1月被终止。自去年1月股转系统对类金融企业挂牌、融资限制后,新三板小贷公司的日子就艰难起来。统计数据显示,在披露三季报或三季度业绩快报的41家挂牌小贷公司中,28家营业收入同比减少,占比近七成。

  最迫切:新三板指数再创新低 分层改革、三类股东等待破局

  新三板做市指数跌破基准线,11月24日指数再度创新低。2017年新三板市场经历了年初短暂的火热之后,市场整体趋冷。有记者了解到,近期新增挂牌数量锐减,摘牌公司数量却同时激增。有分析人士认为,新三板进入了存量市场。“今年新三板主要问题是流动性。”

  值得关注的是,IPO套利仍有吸引力,随着报材料受理到上会天数的缩短,IPO对于新三板公司的吸引力仍在加大。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受制于三类股东问题,现在确实有很多新三板企业在IPO上出现僵局。

( 编辑:胡雨 )

直播·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