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输血”为“造血” 雏鹰农牧以产业带动长效扶贫

中国经济网

2018-03-22 10:55

  近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是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顶层设计。一号文件布局攻坚乡村振兴,而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同时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为提升贫困地区“造血脱贫致富”的可持续效应,雏鹰农牧以产业带动长效扶贫,将“输血”变为“造血”,依托产业“造血”,实现精准扶贫。

  发展养殖是扶贫脱贫的持续有效途径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1月5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扶贫要由“打赢”向“打好”转变,因为扶贫总体上完成任务问题不大。下一步要让贫困群众思想观念有转变,环境条件有变化,劳动技能有提升,有稳定的收入渠道。

  事实证明,利用贫困地当地土地资源发展种植、养殖是“精准扶贫”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养殖业是扶贫道路上较容易实现脱贫的方向之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养猪的传统,扶贫支持贫困户养猪增加收益是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方式。

  近年来,温氏股份牧原股份、雏鹰农牧、正邦科技等国内多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在贫困地区发展养猪产业。

  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上述养殖龙头公司近年来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养猪产业,很好地践行了国家鼓励的产业扶贫,带动了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振兴,也有利于自身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

  雏鹰农牧“造血”式扶贫带动长效扶贫

  精准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解决了怎么扶的问题,扶贫才能真正有成效。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扶贫专家李小云指出,关键是要有一个脱贫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激活贫困主体,发挥贫困人口的主体积极性,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是实现扶贫的可持续性的有效方案。

  作为国内生猪养殖企业龙头,雏鹰农牧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养猪产业,发动贫困户合作养殖,同时对贫困户进行养殖培训和技术指导以提高其养殖技能,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以此促使贫困农民脱贫增收。

  “雏鹰农牧不仅在扶贫工作投入的资源和力度上较同类企业更加突出,在扶贫的策略和手段上也在不断探索求新,更加重视对扶贫地域的遴选、对象的调研,讲求扶贫效果的分析与追踪。” 雏鹰农牧董事长侯建芳表示。

  据了解,雏鹰农牧的养殖基地大多选址在地方偏远且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山区及乡村,已在河南三门峡、河南滑县、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后旗、吉林洮南、西藏林芝等地投建生猪饲养产业化基地项目,以产业带动长效扶贫,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帮助村民快速脱贫致富。

  以三门峡雏鹰生态猪养殖项目为例,该项目因地制宜,依托当地荒山荒坡,采用种养结合、土地轮牧方式进行生态猪养殖,是河南省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备受关注。

  截至2017年12月,该项目使项目区2500余户农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特别是雏鹰农牧对项目所在地陕州区、渑池县、卢氏县的贫困农民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有效脱贫800多户,贫困人口减少2200多人,为精准扶贫做出了突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经过雏鹰农牧的项目扶持,当地养殖户平均年收入达到了3-6万元,每个农户养一年猪即可实现脱贫。这些农户大部分为4050人员,作为“上有老下有小” 的这些人,在雏鹰农牧的帮助下,不仅不用出门打工,家门口即实现致富,并且通过养猪获得了财富和技术,使他们具有了持续致富能力,基本解决了难就业、就业难的问题,有些人甚至变成了“致富能手”。

  侯建芳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响应国家号召,将国家扶贫战略与公司战略发展紧密联合,立足公司生猪养殖资源,通过产业扶贫带动人口扶贫,逐渐提升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

( 编辑:畅帅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