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再出发

中国经济网

2019-01-18 15:17

  如果关注2018年关于民营银行的讯息,不难发现,高层“换帅”是一个高频词汇。在这一年,17家民营银行中有7家的董事长或行长发生了变化。

  同时,民营银行设立的速度在2018年也大大放缓。在此前的2017年接连不断有民营银行开业,而在2018年却鲜见新成员加入,这让业界对民营银行的前景产生了一些质疑。

  直到2018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发展民营银行定为201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民营银行又再一次让人充满遐想。

  被寄予厚望

  时间回到2015年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位于深圳的前海微众银行考察,在众人见证下,李克强总理面对一台电脑敲下回车键,卡车司机徐军随即拿到了3.5万元贷款。无抵押、无担保,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信用评级,微众银行的第一笔放贷业务由此完成。

  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在电脑左侧不远处摆放着微众银行的金融许可证。这张金融许可证,意味着我国第一家互联网民营银行正式诞生。

  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作为我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无营业网点,无营业柜台,未来将完全依托互联网为目标客户群提供服务,这是前所未有的银行业态。另一方面,微众银行是2014 年以来,原银监会批准的5家试点民营银行中首家正式开业的。

  那天,李克强总理还对微众银行的员工说了这么一番话:你们要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闯出一条路子,给普惠金融、小贷公司、小微银行发展提供经验,要降低成本让小微客户切实受益,这也能倒逼传统金融加速改革。

  微众银行的员工反应热烈,这一刻,民营银行模式下的金融创新被寄予厚望。

  政策层面也很快跟上,几个月后,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促进民营银行持续健康发展,原银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民营银行申办进入常态化。

  这份文件确定了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五项原则,其中一条便是要求民营银行要“有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并且,监管部门也为“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给出了特定的方向,将其市场定位在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之处,即要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民营银行的设立门槛并未让有志于获得银行牌照的民营企业却步,民营银行筹建热潮不减。但最近一年民营银行的设立步伐却有所放缓。截至目前,我国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有17家,其中最新开业的民营银行是辽宁振兴银行,开业时间要追至2017年11月。

  原银监会城市银行部主任凌敢曾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营银行的设立不搞“计划生育”,将继续按照“成熟一家、设立一家、不一哄而起”的原则,积极稳妥推动民营银行常态化发展。

  凌敢表示,民营银行要发挥好机制灵活、决策灵活的优势,用新的体制机制、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手段,解决传统金融机构不能或者不愿解决的问题,填补金融服务空白点,有效缓解“融资贵、融资难”等突出问题。

  可见,监管部门在民营银行的批设问题上并不是简单地追求增加机构数量,而是更看重民营银行在增加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上的质效。

  打造“特定战略”

  在实现“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的同时,还要增加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民营银行的“特定战略”非常关键。而民营银行背后的股东,往往在其“特定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以浙江网商银行为例,依托大股东阿里在电商领域的资源,网商银行已融入到电商交易的各个场景,打通了交易链路、物流链路与资金需求。商家从入驻电商平台开店开始,网商银行就可以提供从备货、营销、仓储物流、收款到现金管理的全面金融服务。

  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高频、小额等特点,网商银行还借助阿里的大数据资源和技术,批量化、自动化授信,实现了“310”服务体验(即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0人工干预),满足了小微客户对提款用款效率的要求。据了解,现在网商银行每笔贷款的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3元,其中2元为计算和存储硬件等技术投入费用。

  据网商银行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已累计为571万小微经营者提供贷款服务。

  相对而言,股东资源相对匮乏的民营银行,则将寻求合作作为自身“特定战略”的重要一环。

  在威海蓝海银行办公楼三楼,有一面“蓝海银行朋友圈”的文化墙,蚂蚁金服、京东金融、陆金所、平安普惠等众多行业巨头的LOGO有序排列。蓝海银行将自身定位为“连接者”,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合作伙伴共建场景、共创产品、共同获客、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具体来看,蓝海银行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与各类第三方机构的广泛合作,借助第三方机构优势赋能银行业务。这种平台化的运营思路,让蓝海银行短时间内在大数据风控、产品研发、服务获客等各个领域都能快速扩展,特别是将业务触角有效嵌入各类生活场景,大大增强了用户粘性。

  目前该行合作的机构对象包括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知名互联网银行。据蓝海银行团队透露,2018年,蓝海银行互联互通业务的重心已从“互联网金融”向更大范围的“互联网企业”转移,发展方向将从“联贷助贷”向“深度合作产品研发和共同获客”转变。

  背靠小米的四川新网银行也采用了类似的策略。通过开放超过300个API接口,新网银行不仅和银行同业机构合作,更与包括中国移动、蚂蚁金服、滴滴出行等多个机构进行跨界合作。对该行而言,合作伙伴能够提供真实客源和消费场景,解决了自身获客、审核等一系列痛点。

  吉林亿联银行则把合作的方向向线下延伸,与吉林金控集团合作,创新推出金融助农产品“亿农贷”。该产品将借助吉林金控集团在吉林设立的1600多个村级金融服务站,为试点地区农户提供线下便捷申请,线上迅速放款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据了解,在开设这项业务的区域,借款人只要年龄在20到60周岁之间、征信良好、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就可以申请最高额度20万元的贷款用于日常生活及生产经营。农户通过贷款审核后,通过亿联银行的手机银行就可以实现随用随支或提前还款,从而提高贷款效率、降低贷款成本。

  积极“触网”

  值得关注的是,在金融科技如火如荼发展的当下,那些在初创期定位相对较为传统的民营银行也在纷纷“触网”。

  主打“公存公贷”的天津金城银行在去年4月公开宣布打造“互联网化公司银行”。据公开资料显示,天津金城银行将聚焦前沿金融科技,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运用于实际业务场景,搭建“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助力金城打造“互联网化公司银行”,实现“互联网+”战略,践行普惠金融。

  去年7月,蓝海银行也以“新金融助力新动能”为主题举办金融业合作论坛。

  蓝海银行董事长陈彦直言,蓝海银行虽然远离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中心,但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金融业转型与变革中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市场机会。“受益于互联网技术,蓝海银行以连接者的姿态,通过连接众多合作伙伴,将触角延伸至各个交易场景、金融场景中,依靠与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增加了在市场上的有效触点,从而全面提升了获客、服务、运营、风控等方面的能力。”陈彦表示。

  在被问及如何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更好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时,蓝海银行首席信息官田涵勇结合蓝海银行实践指出:“金融科技本身能带来金融服务成本的降低。我们经常提起数据就是武器,科技就是生产力。比如,我们的业务流程90%以上都是系统去实现,这就极大降低了经营成本。只有将服务单个客户的成本降到最低,银行等金融机构才有可能做好普惠金融。”

  此外,在17家民营银行中,还有4家积极参与到网贷平台的资金存管业务中,它们分别是上海华瑞银行、天津金城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和四川新网银行。这4家机构中,除了新网银行,其它3家最初的定位都不是互联网银行。如此布局资金存管业务,也可以看出非互联网性质的民营银行在拥抱互联网这件事上的积极态度。

  民营银行为何纷纷拥抱互联网?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民营银行发展较为迅速,优势逐步显现。但与此同时,非互联网银行性质的民营银行的业务区域较为局限,如果不能在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将在与传统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整体发展亦较为缓慢。所以,拥抱互联网成为执行“一行一店”模式下的民营银行寻求业务发展的突破点。

  夹缝中谋发展

  所谓“一行一店”,是指原银监会规定的民营银行在总行所在城市仅可设1家(在行式)营业部,不跨区域。在这样的规定下,铺设网点进行营销获客的传统思路无疑是行不通的。

  当然,民营银行面临的阻碍不止“一行一店”。有民营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相比总行所在地的大行、城商行和农信机构,民营银行的成立时间尚短、知名度不够、资产规模和客户数都比较小,缺乏竞争优势。在近乎白热化的银行市场竞争中,民营银行的入局仿佛是少年运动员参加了成人组的比赛。

  在互联网的赛场上,民营银行能够真正跳脱出一些限制和传统银行的压制。特别是那些获得互联网巨头“加持”的民营银行,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流量、客群和用户数据,在真实可信的场景下操作,进行经营和风控,可以实现差异化竞争。

  亿联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该行的实践来看,“一行一店”政策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对民营银行数字化经营能量的激发作用,有助于民营银行准确定位和快速发展。这位负责人表示,相较于线下的“一店”,产品和体验才是获客的关键,“通过科技手段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并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在客户没有感知的情况下,润物无声地提升服务体验,才能有效地增加客户粘性。”

  在采访中,有民营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已收到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深化民营银行相关改革试点的意见》,将稳妥地试点包括设立分支机构、资产证券化、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等内容。不久的将来,“一行一店”或将逐渐放开。

  但互联网银行的策略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比如负债规模受限。受到“一行一店”影响,民营银行很难从线下吸收存款特别是零售存款,目前也不符合发行大额存单的要求,而且监管尚未放开个人I类账户的远程开户,依靠线上渠道获客乃至展业的操作空间依旧有限。零售业务的负债端操作空间极为有限。

  因此,不少民营银行将目光转向了同业,依靠吸收同业存款做大负债。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撰文指出,梳理2017年10家公布年报的民营银行数据,民营银行的负债中,吸收存款占64%,同业负债占29%,同业负债占比相较一般银行偏高。

  但同业负债也只是一个不甚理想的解决方案。囿于规模和设立年限,部分民营银行无法进行同业拆借,做同业存单也掣肘颇多,只能将重心放在同业存放。李奇霖表示,部分极缺负债的民营银行给出的价格可以达到5%。这样高昂的资金价格势必对银行的盈利造成压力。

  负债发展不起来,资产规模就无法做大。在银行资本金普遍吃紧的时候,有的民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却居高不下,有银行在2017年末仍维持在70%以上。李奇霖表示,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和发行金融债券要成立起码两三年时间,在此之前这些银行可以与负债充足但是资本金不足的银行展开合作,实现共赢。

  央行近日实行了全面降准后,银行间资金相对宽松,DR007创3年多来新低,对负债成本较高的民营银行来说,能缓解一定程度的成本压力。但李奇霖认为,这不能完全解决负债问题。“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毕竟有限,而且其中部分要用来对冲缴费缴税、春节居民的流动性需求”,他这样向记者解释。

  无论是“一行一店”,还是在负债和资本上的问题,都与民营银行受到的严监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记者接触到的民营银行人士们并不讳言监管的严格,但也都理解监管的意图,“都是为我们好”。

  有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传统银行来说,民营银行的股东们都是民营企业,对于盈利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而且股东与民营银行之间可能存在利益输送。因此,从引导民营银行健康、规范发展的角度出发,监管对于民营银行的严格要求是一种必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发展民营银行。这也意味着,今年民营银行或许能迎来一波政策利好。李奇霖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的信号或意味着今年将加速批筹通过民营银行的设立申请。

  第一家民营银行开业至今的4年中,民营银行高调走进了一片红海,进而开辟了竞争中蕴藏的蓝海,为银行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今年,民营银行是否能进入加速发展的窗口期,仍需拭目以待。

( 编辑:赵雅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