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团计划在华建立全资券商 或专注经纪和期货交易

中国经济网

2019-10-16 07:02

  北京时间10月15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正在解散其在华投行合资企业的花旗集团,目前正在计划在中国建立一家全资券商。

  对此,知情人士表示,花旗集团最初可能专注于经纪和期货交易,同时扩大在中国的托管业务,最早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申请期货业务牌照。

  花旗或不在华建投行部门

  虽然花旗是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后来者,不过随着中国决定将允许外资全资拥有金融服务公司,该行也像其他一些全球性银行一样试图抢占先机。

  中国证监会上周曾表示,从2020年1月1日起,将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自2020年12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包括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团在内的花旗集团的竞争对手,已经在对华投资业务上先行一步。

  知情人士称,花旗集团新的证券业务最初可能会选择不在中国建立投行部门,因为根据目前的要求,在当地雇佣不少于一定数量员工的成本太过高昂。但另一方面,高盛和瑞银在华合资企业的投行部门非常活跃。

  花旗集团在一份电邮声明中表示:“花旗将继续评估进一步支持中国客户的机会”,但发言人拒绝提供更多的细节。

  彭博社的报道中称,花旗每年都会从其在中国的客户那里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比10年前增长了10倍。花旗集团押注于外国投资者对在中国内地上市股票的持续兴趣。上月,管理资产达1.1万亿美元的美国普信集团(T.Rowe Price)就表示,投资者应该忽略价格昂贵的美国股票,转向价格便宜的中国股票,中国进一步的有关措施将有助于推动企业盈利增长。

  境外投资者对A股越来越看好,也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其中包括沪港通和深港通等,以及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将中国股票逐步纳入其指数的举措——下个月开始A股的权重将提升至20%。

  北京时间9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这也意味着,中国再一次扩大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现有13家外资参控股券商

  中国证监会在今年8月上旬曾表示:“将进一步有序扩大商品期货市场开放,支持商品期货交易所推出更多特定品种,目的是提高我国商品期货市场运行质量,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而不是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流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自中国去年放宽单个境外投资者持有上市证券公司股份的比例限制,允许外资控股合资券商之后,瑞银、野村控股和摩根大通都已经获得了在华证券合资企业的控制权。作为日本的第一大券商,野村控股在2018年5月就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

  此外,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星展银行(DBS)也已经申请了类似全资模式。彭博还援引知情人士表示,花旗集团将专注于帮助中国客户融资和进行海外收购,而并非提供在岸投行业务。

  自中金公司在1995年成为国内第一家合资券商后,外资机构陆续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截至目前,国内共有13家外资参控股证券公司,分别为:中金公司、中银国际、瑞银证券、高盛高华、瑞信方正、中德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华菁证券、申港证券、东亚前海、汇丰前海、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大通证券。

  2003年中国加入WTO和CEPA框架及补充协议签署后,外资券商积极加码中国市场。2004年至2011年,经证监会批准,以美国、欧洲地区大型商业银行或投行机构作为股东背景的合资券商陆续在华设立,其中包括高盛高华、瑞银证券、瑞信方正、中德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与东方花旗证券6家。

  此外,花旗集团已经为其海外实体设立了托管业务,但需要获得单独的许可证才能向中国内地的投资者提供这类服务。去年,花旗集团决定退出与东方证券成立的一家证券合资公司,当时花旗持有该公司33%的股份。此举的目的是建立一项可以拥有多数控制权的业务,并进军股票和固收交易领域,与其中国合作伙伴形成直接竞争。

( 作者:蔡鼎   编辑:赵金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