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
2025-05-28 09:25
在数字化浪潮与消费产业链重塑的双重驱动下,旅游业正从传统单一服务模式向跨产业融合的生态化体系跃迁。伴随着消费者对旅游的需求从“功能满足”转向“体验驱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沉浸技术等创新力量重构旅游产业链的底层逻辑,一场围绕着技术、情感、生态的三重变革正在发生。在此背景下,深蓝智库聚焦“旅游+”产业链重建,通过技术升级、场景创新、业态重构、服务升级、消费链条重塑五大维度,寻路未来旅游。
技术升级
AI从工具到“副驾”
2025年,在线旅游行业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AI竞速战。在深蓝智库采访调研的平台中,所有的在线旅游平台均接入了DeepSeek。调研还发现,今年所有在线旅游平台都在加速AI产品的迭代,平均每1—2个月都会优化或升级AI产品。
近日,马蜂窝自研AI旅行助手“AI小蚂”正式上线,“AI小蚂”将行程规划从17天压缩至几分钟;飞猪“预算管理师”则能够实现一键算账、一键成单;4月,途牛旅游网也对外宣布,已完成自主研发、端到端架构“AI助手小牛”的开源发布。一个月之内,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接连更新AI产品,让“火药味”逐渐升级。AI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消费者出行的“智慧副驾”。
在AI技术重塑各行各业的当下,不仅仅是在线旅游平台,各酒店集团也相继上演“人机共舞”。谈到AI给酒店业带来的影响,首旅酒店集团总经理孙坚表示,未来酒店日常运营中60%重复的基础工作都有机会交由“AI数字店长”来完成。经验丰富的人类总经理则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他的门店管理工作中。
另外,在前台服务岗位上,华住通过智能前台机器人实现30秒自助入住,并引入人形机器人承担行李搬运、客房清洁等任务。华住集团运营中心运营副总裁邓苗也谈到新前台模式对于酒店业效率的提升,过去培养一个熟练的前厅服务人员要3个月,现在只要60分钟。技术不再是“替代者”,而是“赋能者”,让服务回归温度与效率的黄金平衡点。
场景创新
低空从碎片到全景
在旅游产业加速升级的当下,低空经济正在重塑文旅体验。
从2024年到2025年,在政策驱动下,低空经济已从概念走向落地。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低空经济”,地方政府完善各地低空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随着亿航智能EH216-S集齐三证、相关运营航司获得运营合格证(OC),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正式开启商业化运营,为旅游业带来全新想象空间。
文旅场景因其体验性强、接受度高,成为商业化首站。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说到,行业正从“一拥而上”转向规范化、可持续、标准化、规则化的发展。
eVTOL正在改写旅游的空间逻辑。沃飞长空验证飞行的“成渝低空文旅走廊”航线,能让游客半小时从成都直达乐山大佛上空;峰飞航空将依托已获批的长江北岸空中游览航线,拓展“低空+文旅”应用场景,先行开启武汉市汉阳区的空中观光飞行。
更值得期待的是,低空经济正在构建智慧旅游新生态。无人机配送、低空救援、编队表演等创新应用,将碎片化服务整合为无缝体验。未来游客从机场到景区全程eVTOL接驳,途中还能通过AR预览景点,享受无人机送达的定制服务。全新的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系统会颠覆文旅景区的管理运营体系,以科创硬件带动智慧景区软实力的整体提升。
同时,这场变革也需要多方协同:既需国家层面的标准制定,也要地方的特色创新;既靠主机制造商的技术突破,也需运营商的协同管理。随着规模化应用的深入,低空经济将彻底改变出游、出行的方式,为旅游业打开全新的“平行宇宙”。
服务升维
从功能交付到情感共振
在体验经济主导的旅游新时代,服务的内涵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以功能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消费者的深层需求,取而代之的是能够创造情感联结的体验式服务。
深蓝智库研究发现,2025年旅游行业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服务价值从实用功能向情感共鸣的全面升级。这一趋势在航司的“宠物进客舱”服务和Z世代“跨城追情绪价值”的现象中得到充分印证。
面对近期航空客运收益下滑的困境,东航、南航等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快速增长的宠物情感消费市场。单程上千元的宠物机票不仅解决了传统托运带来的宠物应激问题,更满足了宠物主将爱宠视为家庭成员的情感需求。海航数据显示,社交媒体上关于“宠物进客舱”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反映出这一服务击中了现代消费者的情感痛点。这种服务创新不仅为航司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纽带,有助于强化航司的品牌形象、提升旅客黏性。
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占明看来,“宠物进客舱”服务的普及意味着,航空客运服务模式正在从单一运输向情感消费拓展。该服务的推出和升级,是民航业应对同质化竞争、拓展收益的有效手段。
与此同时,Z世代消费者正在用行动重新定义旅游的价值。深蓝智库调研显示,85%的年轻旅行者会为了一场演唱会或电竞赛事专程前往一座城市,并由此产生数倍于门票价值的综合消费。“白天逛景点、晚上看演出或赛事”的旅行方式,生动诠释了情绪价值如何成为新一代旅行者的核心诉求。天津因音乐节热度飙升266%的数据更是证明,情感体验已经成为拉动城市旅游经济的新引擎。
这两大现象共同揭示了旅游业服务升级的本质: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消费者更渴望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共鸣。当“满足感”成为刚需,旅游业必须超越传统功能交付,在服务中植入情感基因。未来,谁能精准捕捉并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谁就能在“服务竞争”中占据先机。
业态重构
从单一孤岛变身跨界大陆
当场景裂变,业态的边界便开始消融。
近年来,酒店业逐渐撕掉了“住宿”标签:华住卖枕头、亚朵开书店,酒店化身“生活实验室”——一张床变成生活方式的入口,一间房串联起零售、社交、文化体验的生态网。
在深蓝智库采访调研的酒店集团中,几乎所有的酒店集团均布局了新零售业务,纷纷开始售卖酒店同款床品、洗护用品等,新零售业务正逐渐成为酒店行业的标配。
尚美数智酒店集团相关负责人谈到,消费者如果在使用床品、洗漱用品时体验良好,那么很容易产生购买欲望,因此各家酒店集团开拓了新零售业务,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收。目前,包括零售、增值服务在内的多元化经营正成为多数酒店集团的增长极。
谈及布局新零售业务的初衷,首旅如家酒店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旅如家希望为消费者和会员创造超越住宿场景的增量价值,同时也为员工和特许加盟商开拓可持续的收益增长路径。
同样,医疗和旅游也能擦出火花。和睦家医疗京津区域与深圳总经理、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透露,2025年以来,北京和睦家医院接待的东南亚、中东及拉美地区患者数量显著增长,择期医疗成为新趋势。
“240小时过境免签”等利好政策让“治病+旅行”成为跨境新刚需。当医疗旅游开始打破国界,医院不再是冰冷的白墙,而是国际健康服务的“温暖驿站”。
消费链重塑
从票根经济到“留量战争”
深蓝智库还研究发现,“为一张票赴一座城”的Z世代消费现象,正在催生“1元门票带动8元综合消费”的乘数效应,将传统的单点消费升级为全域联动的产业生态。这场由情绪价值驱动的变革,进一步体现出旅游业需要从“流量”阶段进入“留量”阶段。
票根经济的爆发力在2025年展现得淋漓尽致。天津因“泡泡岛音乐节”热度飙升266%,南京推出“1+3”优惠活动联动景区、住宿与购物,哈尔滨极地公园凭《哪吒2》票根实现客流激增……演出、赛事等文化内容正成为目的地引客的超级入口。这种模式打破了演艺、体育、旅游的商业壁垒,形成跨圈层消费闭环。深蓝智库对话的一名消费者表示,一张238元的电竞门票让她花费了2500元的住行消费。另据去哪儿大数据,今年3月,周杰伦三亚演唱会让歌迷共赴青春之约,岛外观众占比82%,即使演唱会、演出等活动不在热门假期,消费者对于出游的需求依旧旺盛。
然而,这场“留量战争”仍面临供给侧的严峻挑战。优质文化内容的稀缺性与不规则供给,导致行业陷入“一票难求”与同质化竞争并存的困局。飞猪等平台尝试通过“音乐剧+酒店”套餐破解难题,但如何建立稳定的内容生产机制、实现资源精准匹配,仍是未解的命题。未来的竞争焦点在于能否将碎片化需求转化为系统性供给——这不仅需要“票根+景区”的简单联动,更需构建覆盖交通、住宿、文创等各方面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当年轻人为一场音乐节跨城而来,他们购买的不仅是演出席位,更是一次情感共鸣的仪式体验。未来的旅游消费链不再是线性延伸,而是以情感价值为圆心构筑的同心圆。目的地若能以票根为起点,延伸出满足深层情绪需求的服务生态,就能在“留量战争”中赢得持续竞争力。
未来与挑战 三重变革与破局之道
2025年,旅游业将迎来技术、情感、生态的三重变革:AI从工具升级为“智慧副驾”,垂直平台凭深度绑定突围“内卷”;年轻人从“功能满足”转向“情绪订阅”,文旅产品将成为“灵魂共鸣器”;跨界融合催生万亿市场,城市竞争从“抢流量”转为“养留量”。
对于AI的发展,马蜂窝创始人、CEO陈罡给出了自己的预测:18个月后市场会出现拐点,届时,AI技术市场会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未来交易模式也将从“B2C”转向“C2B”,而垂直类平台更有机会破圈。在他看来,2025年将成为行业分水岭:通用大模型的技术红利即将见顶,而垂直领域的“场景化AI”将决定胜负。
随着新技术不断被业内深度应用,旅游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业态革新,从单一场景到生态融合,跨界正在打开旅游业的无限可能。不仅如此,在新技术、新业态的加持之下,丰富的旅游产品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够吸引到消费者的,还是那些能够引起消费者共鸣,并能为其提供情绪价值的产品。然而,技术孤岛、低空安全、签证壁垒、供给失衡仍是横亘在前的冰山。例如,航司“宠物进客舱”的先行模式存在一定挑战,陈占明提到,目前国内航司在进客舱方面依然对宠物的大小、品种有一定要求,且我国相关制度标准尚不完善,航司对宠物品种、体型、检疫要求不一。
在医疗旅游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盘仲莹提到,我国尚未设立跨境医疗专项签证,境外患者仅能申请时限较短的旅游签证;即便是现行的过境免签政策,其有效期也难以满足长期治疗需求。
尽管部分领域在发展的道路中仍存在机遇与挑战,但行业共识已然形成:未来旅游业将不再是单一的服务产业,而是融合科技、文化、医疗、商业的综合性生态体系。这场由市场需求与技术变革共同推动的产业变革,正为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作者:关子辰 吴其芸 牛清妍 编辑:朱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