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2025-05-27 07:25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表现抢眼,截至5月23日,多只相关主题基金年内回报超过40%,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净值涨幅更是超过60%。哪些因素推动创新药板块大涨?创新药板块接下来将如何演绎?上海证券报记者邀请了三位聚焦创新药领域投资的基金经理——平安医疗健康基金经理周思聪、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鹏华医药科技股票基金经理金笑非,请他们谈谈如何把握创新药板块的投资机会。
在三位基金经理看来,中国创新药板块过去几年蓄势生长,犹如潜龙在渊,今年开始则迎来收获期,在医保相关利好政策的推动下,盈利逐步兑现,市场估值迎来抬升,犹如潜龙出渊,有望飞龙在天,看好创新药行业长周期、大级别的投资机会。
时来运转 政策和“出海”共振
记者: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背后主要有哪些驱动因素?接下来会如何演绎?
周思聪:总的来看,2025年是中国创新药行业的“三个元年”——收入放量元年、盈利跨越元年和估值抬升元年,行业有望迎来系统性投资机会。
从短期来看,2025年将是创新药企业收入集体放量的起点。经过2024年的医保谈判,80%的A股和港股创新药公司将在今年迎来产品收入放量期,预计从今年半年报开始,市场将看到创新药企业收入集体性改善,从而吸引更广泛的资金关注。
从中期维度来看,2025年至2028年将是中国创新药企业集体步入盈利期的关键阶段。与以往年份零星企业实现盈利不同,2025年行业将开始集体跨越盈利的鸿沟。从A股历史来看,整个行业步入盈利期的时候,往往是整个板块走强的开始。
从长期来看,2025年或成为中国创新药板块估值系统性提升的起点,商业保险的推进是核心变量。2024年底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探索创新药多元支付机制,我国医疗保障从“单一保基本”向“多层次精准覆盖”转型,中国创新药也从“医保依赖”转向“商保+医保双轮驱动”。随着支付端的显著改善,创新药企业的估值会经历一个慢慢抬升的过程。
我认为,2025年是创新药3年以上投资周期的元年,当下是创新药投资的最好窗口,看好创新药行业长周期、大级别的投资机会。
梁福睿:过去几年,创新药板块的上涨行情主要发生在重要事件发生期间或科技资产轮动期。从今年开始,创新药板块出现新的变化:一是很多创新药公司今年收入保持高增长,利润报表端实现季度或年度扭亏;二是今年很多创新药公司重磅管线数据的读出和海外BD(医药行业常见的一种对外合作方式,基于研发项目获取未来收益的一种融资行为)交易兑现力度强于过去,从这个角度看,个股阿尔法的差异逐渐凸显。
创新药板块后续表现值得期待。由于港股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更高,有着比较灵活的做空机制,其创新药企业估值的泡沫明显更少,且可供选择的优质资产更多,整体板块贝塔更强;而A股市场,有很多由仿制药转型到创新药的企业,后续估值上升空间或更大。
金笑非:政策是医药投资最重要的背景和前提条件,医保是最大的买方,当前医保支持力度最大的方向就是创新药,这对创新药行业发展形成显著利好。从创新药公司的角度来看,生产出真正有疗效和高临床价值的药是创新药公司跟医保谈判的底气。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创新药企业现在已经是第一梯队,在最成熟和竞争最激烈的肿瘤领域,中国创新药企业已跟欧美同行并驾齐驱,未来两三年内,甚至可能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从创新药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技术路线非常适合中国企业去尝试并挖掘,凭借中国人的勤奋和智慧,已经跑通的路线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好。
后市可期 迎来业绩和估值双击
记者:医药行业内部各细分方向分化严重,哪些行业细分机会值得看好?
周思聪:医药行业是各种差异化子行业的集合,既有消费属性的医疗服务,又有制造属性的CXO,还有科技属性的创新药,这些行业的发展阶段、竞争格局、产品周期各不相同,存在分化是正常的。
除了持续看好创新药,我们也看好医疗设备的投资机会。大规模设备更新背景下,设备招采数据明显提升,医疗设备行业有望迎来库存的消化和订单的快速增长。
梁福睿:以往医药板块每一轮行情,都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2015年,受医保基金扩容影响,辅助用药、中药板块上涨较多,市场主要关注哪些公司能从医保增量支付中获得更多收入和利润。2020年,市场主要关注创新药CXO(医药外包)领域。最近的这波医药板块行情,从今年3月开始,同样是结构性上涨,上涨较多的是创新药企业,很多细分板块还面临业绩与估值的双重下跌,创新药是大医药行业里成长逻辑和基本面相对更顺的方向。
与海外相比,我国创新药企业在部分领域已经实现弯道超车,“出海”趋势较明显,且在不断强化,目前的弯道超车主要是在快速跟随后实现的。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后续我们将看到中国的创新药企在报表端和研发端呈现出两头爆发式增长势头,我非常看好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后市。
金笑非:2009年以来,同股票型基金的业绩中位数相比,医药板块没有表现出超额收益,这与大家普遍认为医药是一个长期的朝阳行业的观点有出入。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消费升级以及创新体系不断推进,医药板块仍然是一个朝阳行业。目前来看,医药行业将进入一个新周期,创新药在医药板块中展现出极高的产业景气度和投资价值。对投资人来说,布局创新药板块是未来具有较大潜力和收益可能性的方向。
聚焦创新 关注周期和竞争格局
记者:在投资布局医药领域时,具体到细分行业和个股的选择,您主要关注哪些因素?在医药投资方面有哪些心得?
周思聪:首先,关注个股是否处于产品周期,因为医药行业的研发周期极长,很多时候不能匹配投资周期,较为确定的产品周期是选择个股的前提条件。
其次,关注个股所处赛道的成长空间。医药行业的研发过程艰难坎坷,因此应优先选择行业发展空间大的领域和个股进行投资。
最后,关注竞争格局。医药行业是针对存量市场的竞争,竞争格局直接决定产品周期的峰值,优先选择研发壁垒高、数年内无竞争对手的品种以及研发进度位于全球前列和拥有最优数据的企业。
梁福睿:在投资思路上,我主要基于全球维度,自上而下精选创新药子赛道,目前重点关注强需求、弱供给的领域,希望尽量把握适应贝塔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个股阿尔法兑现趋势的投资机会。
具体投资时,采用“三周期共振”策略:在产业周期方面,基于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结构性变化、竞争格局,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寻找有定价权优势的公司;在成长周期方面,更多是基于财务报表层面,寻找企业盈利提升空间;在资本市场周期方面,在市场一致预期尚未统一时,在估值合理或偏低位置布局,同时注重产品和业务由1向N的平台式向上突破时的估值提升。
综上所述,我希望可以赚公司盈利快速提升的钱,也就是高增长的逻辑,赚具有潜在爆品逻辑的公司估值扩张的钱。
金笑非:我通过“明线-暗线”框架捕捉结构性机会。所谓“明线”,是指大多数基金经理各自的投资体系和理念;所谓“暗线”是指我个人较特殊的投资理念。在关注“明线”的同时,我还会关注资产的价格周期,将市场分为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增量市场不断有新资金进入,如果有增量资金持续入市,估值空间会更大,股价表现会很强势,超出预期。
在存量市场上,我们会关注场内选手的对手盘情况,特别是公募机构的持仓。如果机构持仓已经很多,说明大家已经买入很多,如果公司或产业没有超预期的表现,即便公司很优秀,股价的上涨空间也会有限。反之,如果机构持仓不多,即便公司没有大家预期的那么优秀,但如果有政策催化或业绩修复的利好,我们也可以参与并获得收益,这就是“明线”与“暗线”的结合。
( 编辑:叶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