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
2025-04-17 09:04
2024年,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与低碳经济浪潮的激荡中,中国铜及铜合金材料加工行业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跃迁。作为国内铜及铜合金材料加工龙头企业,金田股份交出一份稳健答卷。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大关,进一步增长至1241.61亿元,同比增长12.36%;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大幅改善至15.4亿元,同比增幅达170.67%,销售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2.27%提升至2.36%。这份兼具规模与质量的答卷,背后是公司在产业变革中持续夯实龙头地位的战略定力。
除了年报里列示的报告期诸多经营成果外,一个关于铜及铜合金材料加工行业的趋势变迁脉络逐渐浮现。
铜资源战略地位攀升 铜及铜合金材料逐渐成为未来科技的支撑点之一
铜以其卓越的导电导热特性与耐腐延展性能,如同工业的“神经脉络”,深植于电力、电子、基建等领域。
2024年,全球铜市波澜壮阔,供需博弈与科技需求的双重引擎催动价格浪潮,内外盘铜价均创造历史新高:LME期铜最高触及11104.5美元/吨,沪铜创1995年上市以来新高88940元/吨,价格波动幅度显著扩大,引发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
总体来看,上游资源端供给波动、前沿产业崛起带来的新兴需求、全球多国逐步提高铜资源的战略地位以及国际间资源争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为现代工业的“新石油”,铜的战略价值已从传统工业金属升级为支撑数字文明和零碳社会的核心资源之一,也成为国际资源争夺的重要目标,而铜及铜合金材料也逐步成为未来科技的支撑之一。
铜及铜合金材料加工行业作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支柱,十三五、十四五以来,行业整体在加工能力、应用领域拓展和国产化水平等方面均取得提升,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铜加工材综合产量为2,125万吨,同比增长1.9%。
虽然市场在总量上保持了有序提升的趋势,但核心的下游领域缺随时间推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需求端来看,结构性分化特征已经显现,以地产建材、家居装饰、电力电网、家电设备等下游行业为导向的传统铜加工领域需求总量整体保持稳健,而以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特高压、半导体封装、5G通信、算力中心等下游前沿行业为导向的先进加工领域的需求则表现旺盛,这一趋势与下游产业的发展情况有显著相关性。
根据国际铜业协会统计,一辆纯电轿车至少需要83kg的铜产品,而传统燃油乘用车仅需要约20kg,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与35.5%,新能源车市场规模的扩大显著拉动对应领域的铜产品需求。
CME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诺兰指出,先进生成式AI模型普及推动数据中心耗电占比从2018年1.9%跃升至4.4%,预计2028年将达6.7%-12%,电力传输需求激增将强力拉动铜消费,英伟达系列产品采用的铜缆连接方案也直接带动了高速铜缆领域的市场需求,此外由云计算、人工智能推动的全球算力中心建设也将带动散热器、线缆等相关铜加工产品需求……
整体来看,铜及铜合金材料加工行业正跟随科技发展浪潮进行深度的新旧动能转换,逐步成为未来科技的支撑点之一,而一直以来外部市场持有的“传统”刻板印象也正逐渐褪去。
金田股份加速渗透前沿产业 为未来科技“奠基”
回到年报本身,经营上,金田股份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不断突破针对铜基材料高综合性能、特殊工况环境的技术瓶颈,陆续成功开发高导抗电弧、高导高韧、高耐磨高耐蚀、高纯无氧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铜基先进材料;同时积极探索科技前沿产品,石墨烯铜复合材料、陶瓷覆铜板等已完成前期技术储备,技术含量更高、盈利能力更强的细分产品得到了进一步扩充,对下游前沿科技领域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基于此,我们通过年报得以看到金田股份在大量的前沿领域里的渗透与突破进展。
报告期里,金田股份的高导精密铜排产品已进入高速铜缆适配元器件、IGBT等领域的行业龙头供应链体系;高精密铜合金带材在芯片引线框架中实现规模化应用;高精密异型无氧铜排产品,依托高导热率、优良的焊接性能、加工性能,已成功在3DVC新型AI散热结构中规模量产,目前已与全球多家第一梯队散热模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并应用于多款顶级GPU散热方案中;公司自主研发的铜热管、液冷铜管等产品已成功导入多家头部企业算力服务器产品中。此外,公司积极布局高速连接铜缆,开发新型高导电、低阻抗铜线,以满足下一代800G传输速率的连接线缆需求……
人形机器人领域也能看到金田股份的身影:电磁线产品与稀土永磁材料在人形机器人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减速电机等多个场景实现量产;开发的高精密高导电微细电磁线凭借尺寸精度高、导电导热性优良的特点,契合机器人电机小型化和高功率化的趋势,现已在多款型号机器人电机中试样;同时,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致力于超高磁能积、超强内禀矫顽力和低磁偏角的技术研发,有望更好满足人形机器人用电机高扭矩、小型化和高精度的要求……
低空经济中,金田股份开发的高精密易切削铜棒,凭借切削性能好、加工表面光洁等优势,已应用于无人机的轴承部件。
此外,公司开发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已应用于高铁驱动电机导条、高铁接触线夹等领域,铜线产品也已量产应用于海缆等海工装备领域……
报告期里,金田股份秉持“科技有突破、客户有需求、金田有产品”的初衷,通过铜基新材料与稀土永磁材料的协同驱动,支持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在诸多前沿产业中形成产品与材料导入,为未来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行业集中化将助推企业从“规模化”转向“提质增效”
回顾过往发展历程,在早期“规模化”为发展目标的背景下,金田股份维持了稳健的增长趋势,收入规模快速攀升,2024年已经突破1200亿大关,报告期里,金田股份的铜及铜合金材料总产量达191.62万吨,销量181.44万吨,占国内铜加工材综合产量的9%,2021-2024年间铜材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8%,形成了显著的规模优势。
如今,金田股份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品类最多、规模最大的铜及铜合金材料生产企业之一,是国内少数能够满足客户对棒、管、板带和线材等多类别铜材产品一站式采购需求的企业,其行业龙头地位继续保持的同时,也是行业主要的产品标准制定者。
2025是“十四五”到“十五五”承上启下的关键转折年,金田股份的年报中也提到接下来企业将迎来从“规模化”转向“提质增效”的关键转折点。
对于前沿科技产业而言,铜及铜合金材料加工并不属于像先进制程光刻机这样的“关键卡脖子”情形,其更像是铁轨下的根根枕木、或者是楼梯的级级台阶,在各个细分场景里持续提供着材料和产品支撑。
在此情境下,如何提升盈利能力、扩大利润规模是企业接下来的核心命题。一方面需要发挥规模效应、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强化自身成本控制水平,另一方面则需要深挖前沿产业需求,扩大先进加工领域的业务占比,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实现更好的盈利能力,这也代表了未来铜及铜合金材料加工行业的发展方向。
由此来看,若要做到二者兼顾、有机结合,对中小型企业的考验难度会大大提高,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向规模更大、产品矩阵齐全以及迭代更新能力更强的头部企业集中,行业头部化趋势在未来将会愈发明显,这对金田股份这类头部企业来说机会更大。
( 编辑:王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