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攀升存货高企 华新精科闯关IPO

北京商报

2025-05-28 09:39

进入问询阶段逾两年时间,江阴华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新精科”)主板IPO迎来最新进展,公司于近日披露了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本次冲击上市,华新精科拟大手笔募资扩产,然而,公司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却均未达到饱和状态。财务方面,近年来,华新精科流动负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存货余额接连走高。

产能利用率未饱和

上交所官网显示,华新精科主板IPO于2023年3月3日获得受理,当年3月30日进入问询阶段。近日,公司披露了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

据了解,华新精科专注于精密冲压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精密冲压铁芯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可分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微特电机铁芯、电气设备铁芯、点火线圈铁芯等多种类型。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1.92亿元、11.89亿元、14.21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14亿元、1.56亿元、1.53亿元。

本次冲击上市,华新精科拟募集资金约7.12亿元,扣除发行等费用后拟投资于新能源车用驱动电机铁芯扩建项目、精密冲压及模具研发中心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公司表示,本次募集资金的运用有助于公司产能的扩张、产品线的扩充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公司未来经营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华新精科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均未达到饱和状态。具体来看,当期,公司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微特电机铁芯、电气设备铁芯、点火线圈铁芯及其他铁芯的产能利用率分别约为60.97%、66.59%、71.22%、70.2%。

此外,在华新精科上述主要产品中,多数平均售价均于2024年出现下降。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微特电机铁芯、电气设备铁芯、点火线圈铁芯的平均售价分别为2.36万元/吨、1.36万元/吨、0.59万元/吨、2.88万元/吨,相较2023年的2.96万元/吨、1.41万元/吨、0.64万元/吨、3.3万元/吨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不过,公司其他铁芯2024年平均售价则为6.79万元/吨,相较2023年的6.31万元/吨小幅上涨。

流动负债攀升

招股书显示,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末以及2024年末,华新精科流动负债合计分别约为1.87亿元、3.34亿元、5.73亿元、5.56亿元、7.06亿元。不难看出,公司流动负债在2023年小幅下降,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据悉,华新精科流动负债主要由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和其他流动负债构成。其中,公司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均逐年走高。

具体来看,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末以及2024年末,华新精科应付票据金额分别约为1.08亿元、1.68亿元、2.66亿元、3.4亿元、4.5亿元,占公司流动负债比例分别约为57.9%、50.23%、46.48%、61.26%、63.75%;对应应付账款金额分别约为3478.87万元、4596.09万元、7116.59万元、1.07亿元、1.21亿元,占比分别约为18.65%、13.74%、12.42%、19.23%、17.17%。

此外,华新精科账上短期借款金额在2023年出现明显下降,但2024年再度小幅回升。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末以及2024年末,公司短期借款金额分别约为1181.61万元、5379.47万元、1.3亿元、3203.45万元、6006.98万元,占流动负债比例分别约为6.33%、16.08%、22.71%、5.76%、8.51%。

“流动负债的增加意味着公司需要在短期内偿还更多的债务,这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如果公司的现金流管理不善,无法按时偿还债务,可能会引发债务违约风险,损害公司的信誉,进而影响公司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与此同时,流动负债的上升还会导致公司的财务费用增加,吞噬公司的利润。”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

存货逐年走高

报告期内,华新精科存货余额也在逐年走高。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余额分别为1.51亿元、1.94亿元及2.5亿元,存货账面价值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5.41%、18.21%及21.3%,主要为原材料和库存商品。

华新精科表示,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存货余额不断增长,如果未来出现产品价格急剧下跌、客户撤销订单等不利因素,导致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积压或贬值,公司将面临存货跌价的风险,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华新精科研发人员方面也存在疑点。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11.72%、10.73%、8.62%,逐年走低,且截至2024年末,在公司84名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仅16人,占比仅19.05%。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华新精科方面发去采访函进行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 作者:马换换 王蔓蕾 编辑:朱赫 )